第32部分 (第2/4页)

毕竟澶渊之盟还在呢。

毕竟宋辽之间,早就结下了天大的死仇呢。

第54章 黄河改道

自入夏以来,雨水便一日胜过一日地充沛了。

据说岳飞等人的汴梁之行很是顺利,先是齐齐包围了宗翰大军;又满灌了几次黄河水,让身披铁浮屠重铠的金兵沉了好多次黄河。据说现如今金兵闻河色变,据说金人的尸首在下游堆积成了小山,一场大火焚烧了三日三夜才算完。

赵瑗日渐安心。

果然岳飞是个沉稳且靠得住的大将。有他坐镇,即便是简简单单的黄河水攻;也能玩出花儿来。

既然汴梁已经稳操胜券;赵瑗的心思;便渐渐转移到了燕云上。

正如她原先对李纲所说的;要将整个燕云去辽化、去金化;令汴梁的繁华温软之风席卷十六州。有了大笔金银作为推手;赵瑗的计谋推行得相当顺利。毕竟对于现今的人们来说,至高的理想,恐怕就是“小富即安”。

汴梁商业空前繁荣,于是燕云的商业便也空前繁荣。

汴梁州桥夜市天下闻名;于是燕云便很少宵禁。

汴梁以填词谱曲为风。流雅事,于是燕云便传唱起了秦地的战歌。

燕云!燕云!燕云!

这个令所有宋人热血沸腾的名字,终于真真切切地划归到了大宋的版图上。燕云复归的那一天,赵瑗特意命人前往燕京,在宗泽的目前,烧掉了一大幅燕云全图,还有一整套燕云的木塑。等她重新回到燕京,一定会在这位老将军面前细斟三杯烈酒,与他痛饮一夜的。

唯一令赵瑗有些不满的是,清扫金辽残兵的活儿,大半都被种沂揽了去。这位惯常沉默的少年将军,策马挥剑,横扫十六州,固然拿下了赫赫战功,身上的旧伤新伤,却也是愈发地多了。

她曾经认真地抗议过两次,都被种沂义正词严地反驳了回去。

说是少年功名马上取,说是长风万里觅封侯……

她真是越来越说不过他了。

另有一件令她费解的事情是,李纲已经不大喜欢称她为“帝姬”了,口口声声都是“燕国公主”。她知道“国公主”是汉以来帝女的封号,可就是不明白,李纲为何要执着于此。

终于有一天,她忍不住问了李纲这个问题。

李纲缓缓捻着长须,意味深长地笑了:“不过封邑而已。”

赵瑗一愣。

“公主现如今的封邑,是‘燕’。”李纲耐心地解释道,“纵览本朝上下数百年,得官家赐予封邑的帝姬,唯您一人而已。”

赵瑗一惊。

封邑!

“帝姬的封号,是虚的。”李纲继续解释道,“您先前嫌弃太上皇的旨意太长,没有细看。可是您晓得么,您的封邑,是整整一个‘燕’啊……”

赵瑗惊得无以复加。

她太明白这个“燕”字意味着什么。

将近千年之后,一位唤作朱棣的皇子,封号就是“燕”。

燕之一地,扼咽喉之要塞,牢牢卡着大宋的国门。燕地失,则宋土沦陷;燕地复,则江山稳固。

燕云燕云,一个是咽喉之要塞“燕”,一个是培养出西汉精锐骑。兵的“云”。赵佶既然想让她守着“燕”,那么剩下的“云”,又想要交给谁?

她甚至有些怀疑,那封圣旨,究竟是不是赵佶的意思了。

还有那个明显笔误的“燕国大长公主”……

下旨的人,分明是想让她,一生一世守护着大宋的国门!

大约是赵瑗的表情太过惊愕,李纲竟然捻着长须,哈哈大笑起来。能够吓到这位天神一般的燕国公主,他觉得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李相公。”赵瑗好不容易找回了自己的声音,“恕我说句大逆不道的话。您侍奉父皇已久,可认得出父皇的亲笔手书么?”她连自己临摹近二十年的瘦金体,都有些信不过了。

李纲捻须微笑:“自是识得。”

“那……”

“燕国公主无需介怀。”李纲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官家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自然都是大有深意的。”

赵瑗呼吸一滞。

她想起了上回赵桓对种沂说过的那番话。

她也想起了赵构对她说过的每一句话。

如果连看似懦弱无能、自私胆小的赵桓、赵构,也有这般深沉的心思,那赵佶……

自幼生长于宫。闱倾轧之中的官家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