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2/4页)

铅,球。

整个房间里摆满了铅制的艺术品,做工极其精致,连镇纸上也雕满了飞龙。

“坐。”吴乞买脸上难得地带了几分笑意。

秦桧忐忑不安地坐了半边椅子。

“近日朕遇见了一位出手豪爽的商人,他对朕说,朕是天子,当处处与旁人不同。旁人用金银珊瑚玉石玛瑙多显俗气,朕唯有用更加稀有的铅器,才能显现出‘独一无二’来。然后,他上贡了许多稀有的珍品,朕瞧着无一不精致,宋使以为如何?”

秦桧背上蓦地窜起了一阵寒意。大宋皇室一般都使用银器,因为银能鉴毒,如今居然有人提议金国皇室使用铅器?虽然铅通常会被方士用来炼丹,但……

他象征性地夸赞了三两句,巧妙地将话题引到了议和上。

“此事容后再议。”吴乞买挥挥手,颇有些不耐烦地说道,“还请宋使在上京多留些时日。等朕平定了高丽,再做打算。”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酸奶的手榴弹v。v~

第72章 分而治之

靖康三年九月,金帝搁置宋金和议;挥师南下高丽。

靖康三年十月;高丽求援于宋;宋遣秘使往辽,辽遣秘使往蒙古。

靖康三年十一月,金太。祖嫡长子完颜合刺拥兵自立,金帝病重,亲征高丽。

靖康三年十二月;宋将岳飞阻金于山海关;高丽灭,金帝吴乞买痊愈,金国一裂为三。

自此;距离赵瑗来到上京;已经过了整整五个月。

五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让赵瑗将金国摸个通透。现如今金帝远在高丽;完颜合刺带着人在北边称帝;完颜宗弼——没错;他终于受够了老贵族们“冒牌货也想冒充皇族”的鄙夷目光,在西面拥兵自立。整个金国整整齐齐地被分成了三块,摊在赵瑗的简笔地图上,完全就是一个倒横的人字。

最令赵瑗欣喜的是,金国治下的某些州县,已经按捺不住,起兵造。反。

在金国统共有两类人,一类种地,一类放牧。

种地的大多是辽国旧人,放牧的大多无拘无束、不受管辖。两里两下这么一凑,整个金国,彻彻底底地乱了起来。

与金国贵胄们同样感觉到焦头烂额的,还有久留上京议和的宋国使臣们。

高丽是大宋的属国,高丽一灭,大宋同样岌岌可危;虽然岳飞将金兵阻拦在了山海关,但谁知道那些眼露凶光的金兵们,会不会突然扎了大船渡海,从东面突袭大宋?使臣们使劲了全身解数,分头向完颜合刺、完颜宗弼、完颜吴乞买重拟合约,可惜通通吃了闭门羹。

与此同时,汴梁城修葺完毕,赵构领着他一手扶持起来的新王廷,千里迢迢地从燕京赶回汴梁。

“柔福可有什么好想法么?”赵桓苦着一张脸问。近日他愁眉苦脸的次数愈发多了起来。

赵楷倒是镇定的很,慢悠悠地布了棋盘,左手和右手对弈。可惜盘上黑子白子杂乱无章,便是赵瑗这种不大懂棋的人,也能一下子挑出十七八个破绽来。

赵瑗站在二层小阁楼上临窗眺望,看着乱糟糟的上京城,深深嗅了一口满城的浓郁酒香,轻声说道:“差不多了。请皇兄下旨罢。”

“下旨?下什么旨?”赵桓有些惊奇。

“调韩世忠水师东进,死守渤海湾。”

韩世忠的水师,是整个宋军中最最精锐的一支。

要调韩世忠东进渤海湾,不是没有道理,可是……“嬛嬛此举,是否太过唐突?”赵楷搁下棋子,略微皱了皱眉,“虽然金人远在高丽,但已经兵困马乏,不一定能西进,侵我大宋;况且,金人长于纵横驰骋,并不擅长海战。”

赵瑗不答,却微笑着看着赵桓,轻声说道:“山海关险要,岳将军必须死守。”

——岳飞必须死守山海关。

——所以,只能调另一支大军,深入金国,接走宋俘。

——但如今南边还有一个赵构。如果明说要“接走宋俘”,他十有八。九会下旨阻拦……

赵桓猛地站了起来,眼睛一亮,呼吸也渐渐粗。重了起来。

赵楷举着棋子,落也不是、不落也不是。大哥和妹妹的暗语,他好像听懂了一点,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听懂……

身为皇三子,赵楷从小到大,就是照着富贵王爷的模式来教养的,与赵桓这种浸。淫在帝王心术中、早早习惯了权谋算计的太子,根本想不到一处去。

“朕这便下旨。”赵桓有些急促地说道。在那一瞬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