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部分 (第2/4页)

式。房屋买卖,当然也要如此。

这种方式买卖房屋,首先是要去县衙购买官府统一印制的房屋买卖契约,然后,经由买卖双方填写契约,双方并见证人、牙侩签字,之后,将签署好的契约送到县衙,缴纳一定比例的税银。如此,房屋的过户手续就在官府入档备案,以后,就算房契丢失,或是出现什么争议,只要翻查县衙的备案资料,就可以补办房契,一切争议,也要按备案内容来解决。

刘牙侩准备的很充分,一早就从县衙买了契约来。整个前店后院的宅院,包括里面的一应布置和家伙事,共需价银一百二十两。很快就一众人签好了买卖的契约,连蔓儿这边兑出银子来,除了价银一百二十两,还有六两银子的税银。价银交给原主,税银的五两五钱则是交给刘牙侩,由刘牙侩负责去衙门,交付税银、将过户手续入档,最后再将盖了衙门印章的契约拿回来。

这契约,就是这所宅院新的房契,自然是由连蔓儿仔细地收了起来。

****

先送上一更,晚上会有二更,求粉红。(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百三十七章 连记百货

第二更,求粉红……店面和宅院都买下来了,连蔓儿就让小喜去收拾屋子,又给了小福银钱,让他看着各处有什么急需的东西,就马上去购置。她们从三十里营子来,是带了行李的,并打算在县城住上一些日子。

安排妥了,连蔓儿、五郎、小七和连守信依旧到前面店面来,商量着该如何布置。

这家店面,连蔓儿她们早在家里的时候,就商量好了,主要就是用来推广、出售自家田庄上的出产。

“咱们家地里打的粮食,往后尤其是春小麦、冬小麦,咱们都能磨了面,也分成几等,就在这里卖。”连蔓儿指着店里一处柜台说道,“还有葡萄酒、莲子、菱角、藕,这些也要摆到柜台上,对了,这里还要放几个大木桶,咱们家鱼塘里的鱼、虾、蟹,就放在这卖……”

“不只咱们家的,往后咱们村别人家的春小麦、冬小麦,咱们也能收上来,也拿到这来卖。”五郎就道。

这个店铺,不仅要成为她们自家田庄产品的销售窗口,同时还可以造福村里的人,甚至相邻的村庄,青阳镇上的其他村庄,也会因为她们而受益。

“这么大的铺面,光是卖咱自家的出产,我看还有不少富余的地方。”连守信四下看了看,就说道。

“除了卖咱们田庄上的出产,咱还可以继续经营别的杂货,就像别的杂货铺那样。”连蔓儿就道。

她刚才已经打算好了。这一楼,就经营她家田庄上的出产,在加上日用的烟酒糖茶、果子、点心等,也就是入口的东西。而二楼,则可以经营布匹、各类绒线、花线、胭脂香粉等化妆品,以及一切日用的小百货。

甚至。村子里木匠们,比如说连守礼制作的桌椅板凳都可以摆上柜台出售。

“姐,那咱这铺子,就叫连记杂货铺?”小七问连蔓儿道。

这个年代的杂货铺,名副其实,所出售的货物品种非常的丰富多样,但是。再大的杂货铺也没有经营生鲜食品以及米面这些东西。

可连蔓儿家的铺子却主要就是为了经营这些东西而开办的。

“咱不叫杂货铺,”连蔓儿心中一动,说道,“干脆,咱这铺子。就叫做连记百货。”

百货,百样货品,应有尽有。

“这个名字不错,既新奇,又好听。”五郎就先点头道。

一家人很快达成一致,这家店铺就取名为连记百货。

有了铺子,就要尽快开张。那么人手,就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连蔓儿家不可能,也没有人来亲自经营。还是要按照连记早点铺子的方式。请一个好的掌柜,全面负责铺面的经营,除了每个月丰厚的月钱,另外年底还要根据这一年的盈利发放分红。另外再请一个账房,与掌柜之间保持相对的独立。另外店里的其他伙计,则完全由掌柜来负责。

“掌柜有现成的。”五郎告诉连蔓儿。原来的主人家要南回。但是掌柜的却是本地人。那掌柜的做杂货铺也有了些年头,一应的事情都是精熟的,而且口碑不错。五郎就想,她们要开连记百货,干脆就还用原来的掌柜。

别小看掌柜,好的掌柜能维护住不少的客户。比如说这周围的居民,看到原来的杂货铺又开业了,虽然东家换了人,但是掌柜还是那张熟面孔,自然也就不会对这新铺子产生陌生的感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