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部分 (第2/4页)

答应的都答应了。可连兰儿根本就不领情,最后干脆就撒手不管了。

可要连兰儿和罗宝财直接找连守义,又能找出什么来那,最后只能是一笔糊涂账,所谓的认打认罚,也不过是空话罢了。

这件事,是连兰儿这边占理,但她却心思太大,不能见好就收。最后还是这样僵持的结局。

“你奶就没说啥,她是向着哪边的?”张氏就问连叶儿。

“我奶啥也没说,就在旁边听着,也就骂了芽儿她爹几句。”连叶儿就道。

果然,真正遇上正经需要解决的事情了,周氏根本就不会管。不得不说,周氏将自己的“职权范围”划分的非常清楚。她就负责掌管家里的饭食分派,还有就是拿捏、辖制儿孙们。说白了,她就是要这个权。至于费心费力的解决事情,那她根本就不理会。

或许周氏认为那是男人们该处理的事,是连老爷子该管的,也或许,就算让她管,她也没有那个本事管的起来。

不过周氏没有掺合这件事。应该是一件好事,否则会闹的更乱。

“那她现在走了没?”张氏又问连叶儿道。

“走了。还一边抹眼泪,说她的心伤的透透的了,还说人说话办事都得凭良心啥的。最后还说这个事没完,银锁有个三长两短的,就让四郎偿命。我爷让我爹送她出门上的车。她上车的时候,说我爷偏心,向着儿子,不拿闺女、外甥女当回事啥的。”连叶儿就道。

“还说我爷也不是哪个儿子都偏向,就偏向大儿子和二儿子,别的儿子也不当一回事。她以前不知道,现在知道了……”

连兰儿最后上车的时候,还不忘挑拨一下,并顺便拉近她和连守礼、连守信的关系。

“这个时辰走,天黑也到不了县城,还得摸黑赶路。”张氏就往窗外看了一眼。

如今可以说是国泰民安,锦阳县境内的治安十分良好。尤其是在青阳镇这样交通便利、人口比较多的大镇,传说中的胡子、劫道的,已经绝迹很久了。不过不是望日,夜里没那么亮堂,赶车还是有点危险的。

但是连兰儿和老宅已经闹僵了,势必没有留宿的道理。

大家又说了一会话,连蔓儿看着时辰差不多了,就张罗着摆饭,张家一家,吴家一家,还有连叶儿一家依旧留下,大家一起吃过了饭,又坐着唠嗑,直到掌灯时分,吴家和连叶儿一家才起身告辞而去。

张氏难免又背地里嘱咐了连枝儿许多话,也不过是让她小心身体,同时不要因为怀孕就怠慢了公婆等等。

别人都走了,只剩下张家的人留宿。

张青山和李氏带着小龙和小虎就住在后院东屋,张王氏、胡氏和张采云住西屋,其中张王氏和胡氏两妯娌住外间屋,张采云和连蔓儿住里屋,至于张庆年兄弟两个,则是住在前院的客房。

五郎依旧住书房,小七因为年纪还小,又贪热闹,也跟了过来,住在后院东屋。

东屋里,本来都是连守信把炕头,然后就是张氏,现在张青山和李氏要留宿,连守信就把炕头让了出来,让张青山睡。

张青山把炕头,然后就是李氏,接着是小龙和小虎,然后是小七。张氏挨着小七,连守信则睡在最炕梢。

炕上烧的热热的,几个人的铺盖都已经铺好了,满满地铺了一炕,大家都洗漱了,不过却没有就睡。小七、小龙和小虎三个凑在一起,在铺的厚厚软软的被褥上面翻滚、笑闹,张青山、李氏、连守信和张氏则都是坐着,一边笑着看三个孩子,一边唠嗑。

张庆年兄弟和五郎都在前院,张王氏、胡氏妯娌两个,张采云和连蔓儿也洗漱了,不过没回西屋,而是依旧坐在东屋,大家伙一起唠嗑。

暖融融的烛光,将一屋子人的脸色映照的更加柔和,伴着一阵阵笑语。一家子骨肉、亲戚相聚,这样的景象,是庄户人家年节的时候长有的。

一铺炕,因为来了远方的亲戚而铺满了被褥。大家伙因为并不常聚,因此格外珍惜这在一起的时光,都不肯早睡,一般不唠到半夜都不会躺下。还有那感情好,有说不完的话的老兄弟、老姐妹们,干脆熄灯之后,躺在被窝里还接着唠。

实在困的不行,就睡一觉,等哪一个醒了,也不管天亮没亮,就能叫醒另一个,接着还能唠。

当时盖房子的时候,张氏不乐意将东屋隔成小间,就是有这方面的考虑。小时候温暖、快乐 的记忆,让她非常喜欢这样的场景。

“……这个事,吃饭的时候,你们三当家的说了。”张青山就道。大家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