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 (第1/4页)

弄出种种幺蛾子来。如今你乐意了,人家却也不干了。

如此机会稍纵即逝。王夫人没能抓住,到如今自然就是时过境迁,谁也不会再提及了。京中少年才俊,世家子弟多如过江之鲤,林家又正是荣耀显达,炙手可热的时候。等着宝玉发奋读书,功成名就,届时林如海恐怕早已经给林黛玉选好了东床快婿。贾宝玉再无机会了。

听到贾母如此定论,贾政夫妇两个扼腕叹息,悔恨不已。慌乱之中,不免暗自忖度,赖瑾是否得到了林如海的授意方才如此举动。如若不然,怎会那么巧,秦家的人就在那时找上了赖家?

赖瑾没想到自己一时的心软之举,竟然造成荣国府二房与自家的嫌隙加深。甚至连自家大爷爷和大奶奶在荣国府的地位都受到影响。赖瑾眼看着王夫人每日给赖大夫妇弄些个不咸不淡的麻烦来,心中越发愧疚。

自王熙凤跟着贾琏南下之后,府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就由王夫人一手统管,李纨和探春两人襄助。这李纨和探春两人一个木讷守拙,一个虽有城府但身份所限,一味巴结,自然不像王熙凤先前在时会顾虑到贾母的情绪,八面玲珑,四处讨好。况且因此番修建省亲园子的事儿,赖家上下又大大得罪了府中的管事们,因此王夫人多番刁难赖家众人,府中上下竟然无人议论。

贾母虽然心有不满,但这会子正是元春封妃,修建省亲别墅的关键时候。贾母也不想因为一点小事与王夫人正面对峙,免得引起贵妃娘娘的恶感。何况王夫人虽然在小节上与赖大夫妇刁难一二,但与大理上却是一点儿不错的。

想来王夫人也是知道修建省亲别墅一事非同小可,不欲在此横生枝节。不过此事之后是否会秋后算账,府中不光是赖大夫妇,泰半人等都看得明明白白。

如此一来,赖大夫妇也有些心灰意冷。

他们赖家一家子都是在荣国府长大的。饶是如今赖尚荣和赖瑾两个出息了,府中为了避讳名声将他们合家一族的身契都放了出来,赖家人依旧以荣宁二府的老人儿自居。按照府上的老规矩,服侍过长辈的家下人可是比年轻的主子们还受敬重的。

何况赖家上下如今已然是自由之身,依旧留在荣宁二府任都中总管一职虽然有借势之嫌,但为了报恩正名,替荣宁二府上下周全,赖家一家子所付出的辛苦却半点儿不少。说直白了荣宁二府替赖家打通功勋之路,赖家上下还报两府家和族泰,也不过是两家共赢的事情。如今王夫人却因为一点小事就如此刁难,若说这其中是赖家人犯错也就罢了,可是众人瞧得明明白白,此事究竟也说不上是赖瑾的过错。大抵还是宝玉自己拎不清轻重,浑浑噩噩误了自己罢了。

可是荣府二房的人竟因为这么一点儿不是过错的过错大动干戈,全然不顾赖家上下三四辈子的老脸。看着赖瑾日渐沉默愧疚,每日都闷闷不乐,无以展颜。不得不说,赖家人真是有些寒心的。

而这种情绪,也悄然影响到了赖家上下对于荣宁二府的态度。

是夜,月凉如水。和煦的晚风拂过,院子里的花树发出飒飒声响。赖家众人齐聚在正堂上,沉默不语。

半日,赖大首先说道:“我想着如今尚荣小子在江南一地做官,瑾儿也在圣上跟前儿当差。都是入了官身的人,平日来往交际,不比寻常。我们一家老少依旧在府上做工,叫外人看着也不好。”

依照往常,赖大要是敢说这种话,赖嬷嬷首先不依。恐怕“忠君报国,孝敬主子,不能忘恩负义”的大道理早就脱口而出,定然是劈头盖脸的一通训斥,势要让赖大自认悔过,打消这等念头。可是今日,赖嬷嬷却是难得的沉默不语,一言不发。

赖家其余小辈相互对视一眼,心中有了计较。赖升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自府上将咱们一家的身契放出来之后,我们府上的珍大爷便有意无意的挑选继任之人。如今将俞禄拨到我身边跟着我做事儿。我也想着借此机会好好提点他一番。到底我们如今脱了奴籍,也算不得是府上的家里人。府上心有戒备也是正常的。”

赖升家的也开口附和道:“原本在府上做事儿,一来是不想忘本,叫人觉得我们自己发达了就不顾主家。二则……说句实话,当时也害怕从容和从宁几个小子没有立身之地。如今瑾儿托沈将军和戴公公给几个小子求了官职,我一颗心也就放下了。竟不必这么死死扒着荣宁二府不放。等到以后两府上若是吩咐我们做什么事儿,只要不连累了尚荣和瑾儿的前程,我们也不会袖手旁观。如今要还是这么着……也叫人议论咱们家吃锅望盆,反倒不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