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部分 (第1/4页)

或许上苍亦不愿见到长安百姓再遭劫难。

在数日后,长安城外两里,忽见旌旗蔽日,尘土遮天,一支气势汹汹,兵甲精良,阵型整齐,威风凛凛的大军正火速赶来。在一支绣旗中,隐隐可见,龙飞凤舞地书写着兖州曹孟德五个大字。

李催正在城下喝骂,忽闻斥候来报,在两里外出现一支足有七万多人的精锐大军,那斥候看过军中大旗,来者正是威震山东的兖州牧曹操,曹孟德。李催一听顿时脸色大变,在旁的李儒,眼中连连发着阴沉的光芒。当初,正是这曹孟德发起矫文,聚十八路诸侯来对抗董卓。否则以当时董卓的势力,当下早已将半壁天下收于囊中!

“主公,曹孟德此人奸诈阴险,但其韬略用兵却是惊人,不得不防。时下不能与之硬碰,还是尽快撤军回寨,再做商议。”

李催亦是对曹操有不少忌惮,当即便是依从李儒的建议,传令各部将领,令其撤离回寨。很快,围着长安四面城墙的十万大军动荡起来,在各部将领的带领下急速地往西边的营寨撤去。

至于曹操那边,曹操想兵士连日赶路,此时并非出战时机,所以便在东南方向距离长安二里外的一个山头暂且下寨。

而就在曹操大军刚来不到半日,此时李催和李儒还有张济、张绣等众将正在商议对策,忽又见一斥候急急冲入帐篷,慌张报道。

“主主公!!大大事不好了!!!在东北方向,又来一支兵马,数量足有三万!!”

“什么!!!”

李催正是头疼曹操的大军,忽闻又来一支三万兵马,这当真是雪上加霜。李儒的脸色顿时变得更加阴沉,向那斥候问道。

“可知来军是何方势力?”

“若是小人看得不错,应是并州牧文冠军!”

“文冠军!!此人竟然也来了!!!”

李儒一阵心惊,一个曹操就已让他觉得手无足措,若是再加上一个韬略才智丝毫不逊色于曹操的文不凡,那当下的局势,对李催来说可谓是大大的不利。更何况,曹操和文不凡乃是天下皆知的至交好友,若是他们两方势力成联合之势,李催根本无法抵抗!

“好哇!!文不凡和曹操这两头白眼狼!!若非是我,他们怎可名正言顺地坐上州牧的位置!!未料到,这两人竟是忘恩负义之徒,也想来与我争夺圣上!”

李催想到,当初他为了安抚曹操和文翰这两头猛虎,不但给予其州牧名头,更是加以重金赏赐,封予侯位。没想到这两人根本不领情,此番还出重兵赶至长安,必定是与他争夺汉献帝。李催想到此,不禁追悔莫及,大呼道。

“对于曹操和文不凡来说,即使你封或不封,影响都不会大。毕竟别人的兵马已是占据了并州、兖州。而如今汉室没落,天下诸侯几乎都是自领一方,各自征战。更何况,天下诸侯都不将你一手建立的朝廷当做正统,曹操和文不凡当然不会领你的情。”

李儒暗暗地心中腹诽,当然他不会当面将这话说出。李催好似火烧眉毛,宛如无头苍蝇般急急地来回走着,实在想不出任何办法,便将眼色望向李儒。

“军师,当下我该如何是好呀!!?”

李儒收敛了几分脸色,脑念电转,沉吟了一阵后,忽然说道。

“将营寨再撤出三十里。坐等时势。竟然曹操和文不凡皆是为了圣上而来,那么这两人必有一争,再加上长安的吕布,到时这三人定会争个你死我活。主公可在后伺机而动,便可坐收渔人之利。”

“不可!万一圣上当真被曹操或是文不凡掳走,他们远在兖州、并州,到时我如何去追!”

在挟持汉献帝这几年间,李催已习惯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高高在上的感觉,绝不允许汉献帝有半点机会,离开他所能控制的范围!

李儒心中好似被锤子猛击,想当初他在董卓麾下,董卓虽是脾性暴虐,但却对他言听计从,重视于他。李催却是不同,不但不信任自己,而且李儒还感觉到,他对自己有一份隐藏的忌惮。李催骗他离开,下死手谋死郭汜一事,已令李儒十分失望,此时李催又断言拒绝他的建议,这令李儒一时百感交集,不觉升起丝丝离开李催麾下之意。

“恕儒冒犯,若是主公不听,我等必遭灭顶大祸。”

李儒忽然脸色一变,轻轻地说道。李催一听,顿时来了冲天大火,指着李儒就是喝骂。

“李文优!!你莫要持着自己旧时身份,就能无法无天,口出狂言,乱我军心!!!来人呐,将李文优给我拿下,暂且收监,待战事结束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