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部分 (第1/4页)

“还不快快叫你的兵士住手!”

“是是是!!你等还不快快住手!!!”

此时的蔡瑁,哪有昔日那嚣张的气焰,连忙向四周兵士令道。蔡瑁军士听令,纷纷住手。太史慈策马奔来,急问道。

“我主何在?”

“使君逃席而去,不知何往。”

“狗贼,我主与你素来无仇,你为何加害于他!!!?”

“冤枉呐~!刘皇叔仁义之名,名震天下。我岂有此心。”

“你请我主赴宴,何故引着军马追来?

“九郡四十二州县官僚俱在此,我为上将,岂可不防护?”

太史慈与蔡瑁一问一答,文聘在旁听毕,速插言道。

“太史将军休要听这狗贼之言。刘皇叔此时正逃往西门,我见蔡和、蔡中、蔡勋皆引军去追。以防万一,我等先将这狗贼擒住,也好令其爪牙投鼠忌器!”

“文将军所言甚是。来人呐,将这狗贼绑住!”

太史慈依从文聘之言,遂令兵士绑住蔡瑁。蔡瑁不敢反抗,只在旁苦声求饶。待兵士绑好蔡瑁,太史慈、文聘将欲往西门追去时。蔡和、蔡中、蔡勋引三军从西门涌来,将四处包围。太史慈、文聘脸色凝重,文聘更是下意识地捏紧了几分手中枪支,吓得蔡瑁一阵心惊胆跳。

“狗贼,还不快令你蔡氏兵马让路!”

太史慈怒声一吼,蔡瑁连忙就喊围住前路的蔡氏兵马退开。蔡和、蔡中、蔡勋三人赶来,见蔡瑁被文聘用枪抵住,纷纷喝令文聘将蔡瑁放开。文聘冷着面色,用枪一顶,顿时蔡瑁的脖子上点出了一个血口。蔡瑁痛吼一声,连声喝骂蔡和、蔡中、蔡勋三人。

“蔡氏狗贼,你等可有伤害我主!!”

太史慈转向蔡和、蔡中、蔡勋三人,厉声问道。蔡和、蔡中、蔡勋三人急说,刘备跳过了檀溪,往隔岸逃去了。太史慈是谨细之人,速令文聘带着蔡瑁还有五百兵士往檀溪赶去。因为蔡瑁在文聘手上,蔡氏兵马皆不敢造次,纷纷让路。

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镜所等

太史慈直来檀溪边看时,果见隔岸有一带水迹。

“难道主公当真连马跳过了溪去?”

太史慈心中暗忖,遂令五百兵士四散观望,并不见踪迹。太史慈心急刘备安危,引军与文聘带着蔡瑁退出十里外,才将蔡瑁放回,遂急引军往隔岸绕路而去。

却说刘备跃马过溪,似醉如痴,心想。

“此阔涧一跃而过,难是天不绝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刘备想毕,迤逦望南漳策马而行。日将沉西,天地昏黄一片,渐渐隐没刘备的身影。

而在早前,距离此处不远,有一庄。正是名扬天下的‘水镜庄’。

水镜庄内,司马徽坐着轮椅徐徐而行,忽然脸色一变,手指一捏,冷寒阴鸷的脸上,跃起了一丝笑意。

“这刘玄德可真让老夫苦等许久!”

司马徽默默腹诽后,便令一徒儿下山守候。那徒儿只有十一二岁,手拿短笛,坐一青牛领命而去。

刘备纵马刚入一山,正行之间,听得一阵颇为玄妙的笛声,听得人精神为之一震。刘备只觉脑中昏余顿消,眺眼望去,见一牧童跨于牛背上,口吹短笛而来。牧童虽少,但目光清澈,甚是老成。

刘备惊其笛声之妙,又见牧童不凡,遂立马观之。牧童亦停牛罢笛,熟视玄德,咯咯一笑,一时又是天真可爱。

“将军莫非就是荆州人人称赞的刘皇叔?”

刘备脸色一震,带着几分诧异问道。

“你乃村僻小童,何以得知我姓字!”

牧童甚是神秘的笑了笑,遂道。

“我本不知,因常侍师父左右,师父多曾说,有一当世之人杰,身长七尺五寸,面如冠玉,垂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有救国扶民之心,乃是汉室宗亲,世人皆称其为刘皇叔。今观将军如此模样,想必是也。”

刘备见牧童不凡,想其师定是隐世大贤,连忙问道。

“你师何人也?不知可否告之名号”

“我师覆姓司马,名徽,字德操,颍川人也。世人皆称家师为‘水镜先生’。”

刘备一听名号,又是大惊,速在心里暗付道。

“竟是那隐士高人司马徽!听所此人庄内,聚集天下俊才,皆拜此人为师,若我能求得一人相辅,何愁大业不成!”

刘备脑念电转,眼中尽是喜色,急问道。

“不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