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部分 (第1/4页)

“孙伯符此人心高气傲,常与项籍自比,这等人只可激,不可说。如此反而事半功倍!”

献茶已毕,孙策哈哈一笑,先不回答联合之事,居高临下地俯视着诸葛亮说道。

“哈哈!昔年本侯与孔明于荆州作战。孔明谋略高深,可令本侯吃苦不少,之后孙刘两家本是联好。不过近年,朝廷封我江东都督为南郡太守,于情于理,孔明当应将南郡交接于我江东。孔明却屡屡借口推辞,以致两家关系恶劣,今见势不妙,便又向我江东求救。天下岂有这般便宜之事!?”

诸葛亮早知孙策定会为难于他,心中早有答言,速作礼答道。

“交接事宜繁杂无比,且我主受益州刘季玉之乞,远走西川,南郡交接之事,兹事体大,亮为人臣者,实不敢擅自做主。还望吴侯莫怪!”

“哦?以你之言,莫非那刘皇叔一ri不回荆州,这南郡便一ri不可还予我江东耶!?”

孙策霸目一凝,直逼迫向诸葛亮。诸葛亮笑容可掬,毫无慌乱答道。

“既是朝廷之命,亮如何敢推脱。何况我主乃诚实之人,岂会强占他人土地。亮早已发去文,告之我主此事。吴侯不必多虑。”

孙策听言,冷然一笑,遂又话锋一转说道。

“孔明可知,近ri曹cāo已遣使到此,许诺若我与其同盟,共破荆州。事成之后,分予南郡、江夏二郡于我?

曹cāo势大,若我东吴与之联合,荆州必败无疑。我东吴取得南郡、江夏二郡,可谓是十拿九稳。

但若我与你联合,共抗曹cāo,胜负若何,暂且不论。此战我东吴定将损耗重兵巨粮,但事成之时,却只得原本便应属于我江东的南郡。孔明乃高明之辈,不如由你教我如何抉择!?”孙策脸上挂着一抹戏谑的笑容,凝视着诸葛亮仿佛十分期待望着诸葛亮会有吃憋之sè。但诸葛亮反应却出乎孙策意料,诸葛亮并无立即回答,反而向孙策问道。

“吴侯可知曹cāo兵力多少?”

孙策一听,顿时脸sè黑沉起来,有关曹cāo拥有百万兵众之事,他亦有所听闻,当即沉吟不言。

诸葛亮却自问自答道。

“马步水军,共有百万之众。曹cāo就兖州时,已有青州军二十万,平了袁绍,又得三四十万;中原新招之兵三四十万。曹cāo聚有百万之众,势鼎天下,兼之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天下除中原曹氏外,现存势力乃西北文氏,江东孙氏,益州刘氏,还有由我主据守的荆州。倘若曹cāo各个破之,不出十年间,天下尽落曹cāo之手。

若要对抗曹cāo,唯有多家势力联手,方可与其分庭抗礼。时今文不凡正起兵侵犯益州刘季玉,两家恶战,曹cāo正yu趁虚先夺荆州。荆州一失,无论其北上还或是南下,以其兵马之众,皆是稳cāo胜券!到时所剩一家,孤掌难鸣,除投降保身外,无路可走矣!

鲁肃在旁,闻言失sè,以目视诸葛亮,示意他莫要激怒孙策。诸葛亮却视之不睹,孙策脸sè连变,霸目连起恶sè,仿佛一头即将暴走的怒虎。就在此时,周瑜急出言喝道。

“孔明此言差矣,若我东吴得之南郡、江夏之地,加之长沙、桂阳二郡,荆州临江之地,均属我东吴。即时我大可陈兵于四郡,进可攻,退可守。以我主之英雄,东吴之险固,曹cāo未必便能得志也!”

诸葛亮听言,不禁发声而笑。周瑜眉头一皱,正yu喝问。诸葛亮争先便道。

“曹cāo雄图大略,公瑾如何不知!?即时纵使江东尽得荆州临江四郡,但兵马之众,亦不过三十万余。曹cāo以百万雄师而对之,且不说吴侯、公瑾乃世间英雄,不畏强势。但若兵士见之,只怕未战先俱!加之吴侯虽有项籍之勇,但曹cāo麾下亦有典恶来、许仲康等绝世猛将,曹子孝、张儁乂、夏侯兄弟皆是悍勇识略之将才,为其出谋划策之谋士,如‘鬼才’郭奉孝,‘毒士’贾文和等辈,皆有旷世之才。倘若吴侯当真yu要与曹cāo硬抗,以亮之愚见,只怕不足三成胜算!!!吴侯事急而不断,祸至无ri矣!””

周瑜听言,脸sè一寒,暂不答话。此时,薛综忿然而起,故意激怒诸葛亮喝道。

“竟若如此。我主何不早投曹cāo,亦可得一王爵之位,江东诸臣亦可保得家小无患!”

鲁肃满脸愕然,急与薛综反驳道。

“君言差矣!江东基业,已历二世,岂可一旦弃于他人?此言实乃大逆不道之谬论!万不可再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