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部分 (第1/4页)

巳矗。 �

关羽忿然一喝,徐庶听了,急拱手又道。

“将军且听某一席话。方今我军粮食烧毁过半,最多能维持半月时间,兵士因失粮之事,皆人心惶惶,士气不振。彼军大部人马歇息完毕,必定大举来攻。即时我军虽占地势,却难挡彼军强势。倘若将军就此撤去,彼军远途跋涉,正需歇养,绝不敢来追。即时将军赶回西城,聚以兵力,粮食充沛,兵士蓄jing养锐,岂俱彼军之势!?”

关羽听徐庶说得亦是有理,沉吟一阵后,忽然又皱起眉头说道。

“但若让彼军过了此山口,入川便有两条路径。一条是通往西城,另一条则通往巴东郡。倘若其取路巴东,该当若何?”

徐庶听罢,灿然一笑,笑声而道。

“将军不必多虑。某早曾问过西城百姓。通往巴东那路,沿途尽是高山峭壁,地势险峻,不知有多小人不慎摔落山道,死无葬身之地。川地之人,皆不敢取那条路径入川。更何况彼军倘若取那条路,未有数月时间,绝无可能赶到巴东。不过若是将军放心不下,即时回到西城后,可派一部兵马前往把守一处要口,便可断其去路。彼军若过不得,必回走西城之路,到时将军以逸待劳,趁势发兵,截断其后路,必可大破彼军,擒下诸葛亮与张飞。”

关羽听徐庶一一分析,听得不由心动,颔首应道。

“元直之言甚妙,便依你言。”

关羽与徐庶商议定后,便传令诸军,今夜初更造饭,待三更之时,便拔寨撤离,撤回西城。诸军听令,各去准备。

却说,伊籍率领一大部人马赶至荆州寨外,张飞以为诸葛亮赶至,连忙带领寨内诸将出迎。哪知张飞看到,领军之人却是伊籍,不觉脸色一沉,然后又见大军队形不整,毫无章法、纪律,顿时眉头皱起。伊籍见到张飞,拍马赶来,下马拜礼毕,还未发言,便听张飞瓮声瓮气地问道。

“军师何在!?”

伊籍听了,呵呵一笑,与张飞笑道。

“呵呵。军师此时自然在引军入川,三将军何必多此一问?”

张飞听言,以为诸葛亮还在后方赶路,顿时瞪大着环眼,怒声喝道。

“军情紧急,我兄在川地日日翘首盼望,我荆襄兵马早日入川。军师何故怠慢!?”

“三将军此言差矣。军师平素行事兢兢业业,雷厉风行,岂会怠慢?三将军不得造次,冤枉好人。”

伊籍心里暗笑,故装厉色,反驳而道。张飞听了,气得火冒三丈,扯着他那雷公般的嗓子又喝。

“我等兵士无不奋身搏命,与彼军死战,望能早日入川。那诸葛村夫却好,到了这等时候,还不见人影,如何不是怠慢耶!!?”

在伊籍身旁的简雍见张飞动了真怒,狠狠地瞪了伊籍一眼,急与张飞禀道。

“三将军莫要误会。军师并非取此陆道入川,而是另寻路径,走水路,溯江而上,从夷道进往巴东。”

张飞一听,顿时脸色一变,满脸骇色,然后猛地回头,暴瞪着环眼,死死地瞪着伊籍。

“好哇!!伊机伯你敢戏弄我!!!”

第一千一十六章 瞒天过海(下)

伊籍被张飞喝得心里发虚,连忙赔罪,口中答道。

“三将军恕罪。此乃军师吩咐,看能不能诈得过三将军,若是可以,料想彼军定亦中计。此全乃军师之命,某实身不由己,方才误犯三将军尊威。还望三将军大人有大量,莫要介怀!!”

张飞听言,冷哼一声,当下喝令伊籍快快将诸葛亮之计道来。原来张飞发兵进发后,诸葛亮却领着二万精兵尽数登船,走水路赶往南郡。同时间,为能瞒过据守长沙的黄盖,诸葛亮又命伊籍、简雍,带领二万百姓,详装成军队,跟着张飞从后进发。待诸葛亮赶到南郡时,当时黄盖已从细作得知,诸葛亮起兵三万取路上庸入川,便是无虑,将江上把守的巡逻船只,大半撤走。后来诸葛亮来到南郡、长沙界口,先命兵士停靠一日,又与兵士传令,今夜三更,江中必起大雾,待时可迅速过之。兵士多半不信,但却不敢造次,当夜饱食歇息,就等雾起。哪知到了三更时分,果然江中起雾,漫天遮盖,难以看清数米范围内的景象。荆州军立马乘船快走,在江上巡逻的江东军却因雾大,早已纷纷回去巷口。于是,二万荆州精兵,便神不知鬼不觉地过了长沙界口,数日后赶到了夷道,向巴东火速进发。

而就在数日前,伊籍收得诸葛亮派人传来的密信,得知诸葛亮所领的二万精兵,已瞒天过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