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部分 (第1/4页)

曹彰此计一出,甚是精妙绝伦。荀攸脸色连变,最后满脸笑意,手扶胡须,叹声而道。

“子文此计甚妙,实可谓是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

“荀公谬赞,某不过略施小计罢了。”

曹彰似乎沉稳了许多,淡笑而道。在一旁的曹丕听计,脸色却是极其复杂,又惊又喜,却又暗藏着几分莫名的忌惮之色。而许褚似乎亦对曹彰的计策甚为认同,连连颔首。

荀攸见曹丕尚无反应,还以为他仍在惊骇之中,笑了笑,出席拱手而道。

“殿下,子文之计甚是大妙,当依从之。”

荀攸此言一出,曹丕猛地回过神来,哈哈大笑,以掩饰刚才的尴尬,笑毕,然后与曹彰意味深长地谓道。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彰弟善用计略,倘若父王得知,定然大喜。”

曹丕似乎话中有话,曹彰泛着金光的眼眸,深邃发光,与曹丕对视一阵后,拱手而道。

“皇兄深得父王信任,得以统率三军,此番若能攻克建平,立以赫赫功绩,威震中原。他日接领我大魏帝位,自是水到渠成。弟定当竭力辅之。”

曹彰此言一出,曹丕心头不禁一揪,深吸一口大气,遂又纵声笑起。曹彰亦放声大笑。荀攸和许褚却都并无出声,静静地站立一侧。于是曹丕依从曹彰之计,传令三军当夜收拾行装,待三更时分后,拔寨而撤。三军得令,各去准备,自是不在话下。

另一边,时值初更时分。文舜听闻斥候来报,张辽引兵赶援而至,大喜过望,急与徐庶、邓艾、王双等人出城郭迎接,互相叙礼毕,文舜引众人赶回城内府衙,设宴款待张辽等前来援助将士。宴席中,诸将坐定。酒过三巡后,文舜急向张辽问之成都战事。张辽脸色端然,露出几分笑意,遂一一细说。当文舜听闻其父以轰雷炮,制定胜局,率军攻破成都,可谓是又惊又喜。徐庶更是带着几分唏嘘叹声而道。

“王上果真神人也,我大唐国有此等神器,岂俱曹魏耶!?”

张辽闻言,似乎回想起与蜀兵在成都激战时的光景,脸色肃然,颔首而道。

“徐公所言极是。当初成都战事,因地势险要,更有诸葛亮为蜀兵出谋划策,可谓是步步艰难。可屡屡关键时候,王上下令,施以轰雷炮,如御天雷,刹那间光焰铺天盖地,蜀兵阵中瞬间溃败,我军盛势进攻,故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后来,彼军意欲死守成都,借城池之固,与我军徐徐纠缠。王上却摆下一百二十八尊轰雷炮,强攻三天三夜,将其瓮城、城门炸得崩塌,我军方得以攻入成都!!他日待王上稳定西川,我军得以蓄jing养锐,莫说这曹魏,纵然是天下江山,亦是囊中之物也!!”

张辽字字铮铮,掷地有声。文舜、徐庶等人听得如痴如醉,惊为天人。这时,王双却是皱着眉头,一脸疑惑而道。

“王上竟有这般神器,为何不早早取出,若是如此,攻克西川何必耗费如此多光阴,枉死如此多兵士!!”

王双生性耿直,口没遮拦,此言一出,实乃是大不敬。邓艾面色一急,猛地睁大双眸,厉声喝叱。

“住嘴!!无谋匹夫,不清局势,不知利害,焉敢在此大放厥词!!王上乃不世明君,体恤下士,视军民如子,岂会让我西唐一兵一卒枉死耶!?此中自有深意!!”

王双被邓艾这般一喝,顿时亦知自己这张大嘴又是放肆,连忙出席跪伏在地告罪。文舜素来知得王双性子,亦无责怪,招了招手,教王双入席,然后又向邓艾笑道。

“子全生性耿直,此乃无心之过也。士载不必过于怪责。不过,我听你所言,似乎已知我父王深意,不妨一说。”

邓艾闻言,神色一震,徐庶、张辽等人皆投眼望来。眼见帐内众人目光都集中在邓艾身上,邓艾毫无慌乱,面色肃然,更有几分敬色,凝声而道。

“王上雄才大略,虽制得轰雷炮这般神器,却深知此神器必会惊动天下。时年,我西唐与蜀汉激战,战事正紧。而曹魏国力强盛,手握七十万余雄兵。若是我军早将此神器展露,蜀兵自然难挡其锋,屡屡战败。不过如此这般,以诸葛亮之智,必会集合倾国之兵,屯兵死守。同时遣人报说曹操。曹操乃世之枭雄,深知其中利害,倘若探得此事果如诸葛亮所言,必会背弃与我大唐盟约,联合蜀汉共同讨伐我西唐。而那时因诸葛亮早先撤军,兵力得以保存,待曹操起军,攻伐我西唐河东、河间。诸葛亮必当从东川出兵。曹魏、蜀汉,两军齐出,我西唐腹背受敌,兼之两军兵众势大,我西唐虽有轰雷炮此等神器在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