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之后过了三个月,就在乙已经忘了这回事儿时,同学会的邀请函来了。虽不怎么特别想见昔日同学,但因为前一阵子和甲谈论过此事,于是便决定参加了。

当乙风尘仆仆地到了深圳,赶到同学会的会场,却不见甲的身影。

找到了主办人丙君,问他怎么没有看到甲,却听他说:“因为甲提议,所以就决定办同学会了,但是甲却说要和家人去马来西亚旅行,不能出席。”

实际上像这样提出要办同学会或者朋友聚会的人最后却落跑的例子,还是相当多的。像这般没有责任感、做事草率的人,就不要轻易相信他。这样就不用被他耍的团团转了。即使你相信他了,也要附带条件,比如说“如果你负起责任打点一切的话”,让他负起责任,这样应该就行了。

如果遇到表示聚会“能去就去”的人,会令主办人相当困扰。例如订餐时需要确定人数,老实的人还真的会伤脑筋要不要将他列入参加的人数当中。

一个成熟的社会人,是不会做这样的回答的。总是以“能去就去”这类方式回答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一种是薄情的人;基本上是薄情的。比方说同学聚会,有的人是大老远千方百计都要参加,相比之下,这样的人则是满不在乎地以“能去就去”这类方式回答。

又如果是少数人的聚会,他也一样不会在乎其他的人,心中就是有要不要参加都无所谓的想法。

另外还有不想花钱的人,也会以这样的方式回答。那么,经常以这样的方式回应的人,应该如何应对才好?那就是一开始就不要将他列入人数当中。或者坚持请他清楚地回答要参加还是不参加。

也许可以以会费制的方式将他列入人数当中,如果届时缺席了,还是要向他收取费用。这样一采,下次再有类似的聚会,他应该就会认真回答了。基本上这类型的人是薄情且小气的,一旦知道事后还是会被要求缴费,只要他回复要出席,那么就一定会出席。

对任何意见都皱眉头

有一些女性,对于别人的任何意见,都会皱起眉头,明显地表现出“是真的吗?真令人怀疑”的表情。

例如,来自东北的某人说:“用鱼炖豆腐真的很好吃呢。”她便会持反对的意见说:“是吗?红烧的比较好吃吧?”

如果你说:“烧酒真是美味啊!”她便会浇你冷水:“唉,怎么会喜欢烧酒呢,葡萄酒不是比较好吗?”不论说什么事情他都是这样唱反调。

这类型的女性,多半都是扮演着好妈妈、好太太的角色。

她们原本就是优等生、学历也不错,投身家庭长年专心于母亲、主妇的角色,透过工作来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变得很少。

但是,她们强烈地认为自己是优秀的、自己所知道的都是正确,一旦碰到了自己所不了解的知识或想法,首先就是带着怀疑的表情来加以否定。

通常丈夫因为了解妻子的这一点,当妻子的回应是“是吗?真的吗?”时,便自动结束话题。因为说明起来非常棘手啊。

和这一类型的女性即使只是闲谈,也会因为话不投机,徒增不愉快的经验罢了。

如果不得不和她说话,也要装出敬佩的样子,让她表现个够,并赶快转移话题,这样一般不会有麻烦,应该要尽量避免和她理论。

喜欢散播悄悄话

“因为你没有说不能说啊,所以我说出去了。”会说这种借口的人也不能信任。

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通常不会一一注明这是秘密、那不是秘密的。而聆听的人,通常也不会问过“这是不能说的秘密吗?还是可以跟别人说?”之后,才知道该不该说的。

“我告诉你,昨天,经理注视着我的眼睛说‘我也差不多该讨老婆了’呢。”

“唉!这是秘密吗?结果怎样?他有猛烈追求你吗?”

“嗯,这是秘密。之后他约我,要不要好好去休息一下。”

“唉,他约你上旅馆吗?这也是秘密吗?”

“喔,他希望我嫁给他,这是秘密;他约我去旅馆,这不是秘密,说出去也没有关系。”

像这样一个一个去区分哪些是不是秘密,这样的谈话不是挺麻烦且无趣吗?

人就算没办法从言语当中理解,从当时的谈话方式、话题的展开、对方的表情、态度等,应该就可以判别哪些是秘密,哪些是说出去也没关系。

又因为将不能说的事情给说出去而受到指责时,却推说“因为你没有说不能说出去,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