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 (第2/4页)

****

顺子带着一帮村人去小河沿挖水渠去了。

这些村人都是九连洞山脚下的。

天头一入伏,大片的田地浇灌成了首要任务。单靠人力担水,实在是太辛苦了。从前张四娘说要做水车,但成本高,又是官府行为。张四娘虽说手里有两个闲钱儿,但她还没有富到拿出那么多银子出来的地步。

于是,张四娘让顺子出面张罗人,她负责这供这一众人的吃食。都是为自己谋福利的事情,人心又齐,宋家还主动提出供三餐,这样的好事,九连洞的村人哪有不依的。

天刚刚泛亮,在宋家吃过早饭的村人都跟着顺子去了河边干活。

炎炎夏日,柳枝叶被太阳烤得蔫嗒嗒地,只有那不知疲倦的知了没完没了的叫。

桂花娘一早就得了张四娘的吩咐,忙完了鸡场里的事情,便开始和面擀面条。小桂花在灶间里生火,准备下面条。

经过观察桂花娘是个勤快能干的。不仅把鸡场的事情做得好好的,还争抢着做宋家人手里的活。她常道,若不是宋家人给她们娘们俩人活路,如今还不知在哪儿讨生活糊口。她对宋家人是发自内心的感激。

宋家人抢不过她,便由着她去做。张四娘自然也不亏待她,工钱涨了一倍。桂花娘怎么也不肯要,宋王氏私下里单独给桂花娘记了帐。待将来她不**场的活计时,一并给她结账,好让她们从宋家走出去时,也有个富足的日子可以安度。

“桂花。你先去打两桶水来。记得,把桶往深里放,一定要打凉的上来。”桂花娘擀好了面条。今天她要做凉面。

凉面的做法是张四娘教给她的。煮好的面条下到沁凉的水里过凉后,按份儿装进大海碗。再往里加面汤。面汤是由凉水、糖、醋、酱油做成。最后在里面上洒上黄瓜丝、辣白菜、半个卤鸡蛋和一些熟芝麻。

凉面最初是由张四娘演示做出来的。她实在是不知朝鲜冷面是怎么做的。只得把面和得筋斗些,再切成成细细的一条的。经过多数尝试,终于煮出来的面滑韧而不易煮断。

这种伪冷面,一经做出,十分受欢迎。尤其是到了晌午,天气正热的时候,来上这么一大海碗的凉面。实在是惬意得很。

在桂花娘准备按份装碗的时候,张四娘挽了袖子过来,拿起面案上剩下的一团面又练习起抻面来。

她做这些是为了开面馆做准备。

用刀切出的面,远没有手抻面来得好吃。可手抻面也不是随便一个人能做出来的。它对臂力与抻面时的速度都有要求。

张四娘已经在这里练了很久。虽能把面抻得很细,但面质松懈,不筋道。

“东家,要不找得月楼的大师傅试试?”桂花娘停下手里的活,看了一会儿。忍不住提议道。

照她这种抻法练习,那面是越抻越松。

总觉得哪里不对,却又说不上来具体原因。

张四娘不想找得月楼。不是信不过周正,而是不想给自己惹麻烦。与其事事与人家说清楚,继而再去堵人家的嘴莫要声张。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不要告诉。

面馆,面馆,关键是在面上。如果做出来的面条与大众无异也就没有什么噱头吸引食客了。她准备再练一段日子,如果实在不行,就得招一个会做面食的大师傅,而这是下下策了。

张四娘和桂花赶着驴车去小河沿送凉面。众人取了面碗,寻在树荫下呼噜呼噜吃着,又解暑又爽口。大家吃得都很尽兴。

王大山端着面碗坐到张四娘的身边,“这面真好吃,我回去也让我娘帮着做了,可做不出你这面的味道。”

张四娘看着眼前那奔流不息的河水,淡淡道:“面再好吃,也不能天天吃。早晚有吃腻的那天。”转而问道,“大山哥,你瞧着这水渠还得挖多久?”

这思路跳得也太快了,他 啊 了一声,也追随着她的目光,朝河边看过去,“照这么挖,也得要十天。咋,你又有啥想法了?”

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张四娘抿嘴一笑,“没啥想法。这水渠干完了,就让我顺子叔好好歇歇。这阵子可把他累得够呛。”

王大山露出一口白牙,“四娘,你这爹啊,可真不白给。你们家出力的活,可都是顺子叔带头干的。”

她点头,目光落在吃过面躺在碎河石上歇息的顺子身上。

人憨厚,能干,肯吃苦,且不失精明。这样的人当她的爹,是她的福气。这么多年来,一心一意地对待宋氏的那颗心,更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