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 (第2/4页)

巧。”张四娘夸赞道。

她没好意思说,本以为用狗尾草编东西是女孩子的专利。又怕大山听了不自在,就将话头咽了下去。

王大山的眼睛一亮,“只要你喜欢,我往后都给你编。”

他的目光丝毫不知掩饰,灼灼地印在张四娘的脸上。

“嗯,好!”张四娘装作不知,故意打趣:“编好了我可以拿去卖钱!”

王大山挠挠脑袋,“那,那我得编出来多少?”

张四娘扑哧一笑,这人,脑子还真是一根筋。

很快,一根筋的少年品出些滋味来,这小丫头在耍弄他。

正要与她嘻闹,“教训”她时,大山娘喊吃饭了。

“明天烟霞山有庙会,你去不?”王大山跳下大石问张四娘。

张四娘想到明天得月楼会来人拉货,摇头:“不去了。家里头的事儿太多,以后有机会的吧。”

沿太子河的水路一直向北,临近小屯镇附近有一座大山,名烟霞山。山上有一座庙,香火常年不断,每年夏天都有会有庙会。以往张四娘眼盲,自然是一次也没有去过。

能去庙会玩玩也是不错的。

可这事儿是由王大山提出的,让她多少有些别扭。他对自己的心思,她很清楚,所以,尽可能地把两人的距离控制在普通朋友的范围之内。她虽不止一次的表明自己的立场,但王大山似乎没把她的话听进去。

“什么以后啊,这一等又是一年了。我可告诉你,我昨儿个遇到你大姐了,她说了,你去,她就去。”王大山抛出元娘当诱饵。

他也知道,她不想单独与他在一起。但元娘能去的话,他也好跟着一起去。免得张四娘推三阻四的,再说,明天是七月初七呢……

第185章

张四娘回家吃晚饭的时候,宋氏主动提及了庙会的事儿,“……四娘还没去过吧?要不去看看?”

“明天得月楼来拉货呢。还得盘数,过秤……以后再说吧。”张四娘摇头。

宋王氏喝了口小米粥,“你说的这些活我也能帮你看着。想去话,就去瞧瞧。你和你娘一块儿去。我一直都馋庙会上的马家豆花,你们要是去了,就帮我买一碗回来。”

哪里是馋豆花儿,无非是找了借口,让他们娘们俩个去散心,玩玩。

一年一次的庙会,又是七巧节。学堂私塾会放一天的假,除了田间忙碌的庄户人家外,就只有小商贩们最忙了。十里八村的商贩们早在十天前就交了场地费,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排好摊位,占好地方。这般大费周折的也不白白辛苦,会比寻常日子的生意要好上两倍。

“我就不去了,她顺子叔明天要我去家里一趟。还是问问别人,有去的,结个伴儿一块儿去,我也放心。”宋氏道。

张四娘没有推辞,把大山的话说了一遍,家里人自是同意几个孩子一起去。

一夜无话,天刚蒙蒙亮,宋王氏给她准备二两银子,张四娘只拿了一两银子,又用纸包包了些面饼和辣白菜,当做晌午饭。

吊水桥头与大山、元娘汇合,租了船从水路,往烟霞山去。

因有庙会,河道上一下子多了好些船上,比平时不知热闹了多少倍。与镇上的大集市不同的是,船上多是些年轻男女,穿着新衣裙、新褂衫。

王大山见到张四娘穿了一身新裙子,免不了一个劲儿地盯着她瞧。这小姑娘打扮打扮也挺好看的。

元娘见河风吹散了她的头发,便坐在船舷上帮四娘重新梳头。

见王大山的眼睛从打上船就没离开过她,就伸腿去踹他:“你再这么瞧我,我可要对你不客气了啊!”

旁边有人听道,偷笑了几声。

王大山憋红了脸。他虽不信张四娘真能把他怎么样,不过也没再那么死盯着她看,而是别过头,看河两岸的风景。

“……听你这么说,那吴莲儿还不错。” 张四娘赞道。

元娘点头:“嗯,那天她说的那些话把我们都给震住了。看得出来,她对大郎哥是真心的。这几天,也不怕别人说闲话,天天往我家跑,陪着大郎哥说话儿。还帮着家里干活。要不。我今天也出不来。还是她帮我向爹娘求情。才出来的。”

勤快,能干,还明事理。

大郎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元娘帮四娘梳好了头,低头在随身的布包里翻了翻。找出来一张折好的纸,递给她:“这是二娘和柱子的生辰八字,都写在上头。”

张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