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山雨欲来,公子高 (第1/2页)

“报!” “军需司马来报。” “念!” 李信正坐于帅案前,身后放着明晃晃的斧钺。木案摆放着些竹简,檀木盒内便是虎符。自他接手虎符起,几乎就没好好歇息过。屠睢是拍拍屁股回咸阳,可却给他留下个烂摊子。 他整顿军备,还得鼓舞士气。扶持桀骏为西瓯君,转运甲兵粮秣。重修战备土城,逐步蚕食西瓯领地。派遣赵佗亲率三万锐士,再加上桀骏出面劝降,成功征服数个西瓯小部。 谒者捧起竹简,郎朗念诵道:“时在仲秋,万物肃杀。四会遇袭,将士殒命,粮秣遗失。南蛮食人,以血而书,挑衅秦国。邯恐山雨欲来,望上将军谨慎!” 念完后,公子高则是蹙眉。 这段时间辎重没少遇到袭击。 双方你来我往,互有损伤。只是西瓯占据地理优势,稍微占了些便宜。每次发动袭击的,往往都是小股部队。他们会视情况而定,若是人少便会群起而攻之。若是人多,则会暗中袭扰,得手后便即刻撤退。 为确保粮道不失,李信将重任交给吴芮和章邯二人共同负责。即便如此,西瓯也总能得手。若是往常,这类消息根本无需汇报。 但这回不同,是在四会县! 四会属南海桂林交界处,地处要隘。因为水系发达的缘故,便可走水路运粮。李信是早早就意识到四会的重要性,所以早早便将其牢牢占据。同时组建舟师建立水关,把控水道。 “四会县?” “怎会在这?” “还能杀数百将士?!” 李信站起身来。 抬起竹竿,在沙盘将位置标注出。至今为止,他都未能寻得西瓯主力。最有可能的便是后撤至骆越,二者联手共同抵抗秦军南下。 如今四会县遇袭,死三百余人,很可能便是西瓯的主力。他们横跨数百里,辛苦跑去四会县明显是别有用途,不可能只为袭击粮官。 “章邯所书,就这些?” “还有。”谒者连忙作揖,提醒道:“这伙人来势汹汹,不低于五百人。恰逢少上造出使番禺,或许是要对其动手。只是他们留下踪迹,甚至留书挑衅。故军需司马以为可能是声东击西。故令下吏上书,提醒上将军注意。” “可。” 李信拂袖挥手,示意他退下。 搞半天是这么回事…… 黑夫走海路南下的消息,早早便传至岭南。这种事也别想隐瞒,毕竟这么大阵仗,还得出面迎接。原本想的是他不来桂林郡,在南海番禺还算安全。没曾想西瓯叛军竟横跨山林,已经抵达至四会县。 章邯担心的也有道理。 若是为刺杀黑夫,根本无需在路上耽误。而是悄悄的混进番禺,趁他们掉以轻心发动袭击。如今在四会县暴露,反倒会让本就谨慎的黑夫留个心眼。再想刺杀他,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所以章邯认为,西瓯人是刻意暴露踪迹,并且留下挑衅的话。为的就是让他们信以为真,觉得主力已经前往南海郡,实则是要对李信或赵佗等高级军官动手。 不论哪种可能,还是得谨慎些。 李信走出军营,公子高就跟在旁边,门口则有着诸多短兵亲卫戍守。李信率先打破了沉默,带着几分考验的意味询问道:“公子认为这段时间,秦瓯战况如何?” “秦国没输,西瓯没赢。” “呵……” 李信则是一笑。 这话其实也没错。 现在战事胶着,难以一锤定音。西瓯避开秦国锋芒,遁入山林。若是集结大部队,他们就分散逃走,让秦国的剑锋难有用武之地。可若分兵追击,则会掉进西瓯的陷阱。 攻陷下地盘后,得派人看守吧? 派的人多,可用兵力就少。 派的人少,压根就守不住…… 战事胶灼,双方互有死伤。也就靠着桀骏的名气,勉强占了两块地盘,打通东西粮道。想要继续南下,恐怕得付出更大的代价。 “公子以为如何破局?” “高实在不知。” 公子高也很坦率的承认。 他对军事兵法了解的并不多,此次作为监军也只是跟着李信身后学习。皇帝对他是予以厚望,希望他能多学点。他今后毕竟要担任南海郡尉,节制三郡兵力,若是不懂用兵之术焉能为秦戍守岭南? “如今这局面,最适合的就是逐步蚕食。”李信捋着胡须,轻声道:“但上今年便欲结束岭南战事,信自当为上分忧。故信以为,可集中优势兵力攻其主力。” “主力呢?” “还需设计引出。” 李信眯着双眼,他心中已有计划。既然西瓯等着秦国主力脱节,那就给他们个机会。等他们倾巢而出时,便是剿灭他们最好的时机! 目前秦国兵力还算充足,足以支撑起场大决战。不论西瓯是否上钩,秦国都能借此继续扩展地盘。再加上桀骏的影响力,便能让当地人归附于秦国。 这两年来征战,很多西瓯人也打起退堂鼓。秦国霸占了他们的田地,让他们只能如野人似的靠着渔猎为生。而投靠秦国的越人,起码有地种能活的像个人。他们继续抵抗,其实也是没意义的。只要桀骏再出面劝降,自然会有人投靠。 “那就要看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