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八月秋收,北伐书 (第1/2页)

八月中秋,秋高气爽。

泾阳城外,阡陌纵横的农田皆是金灿灿的。老农晒的黝黑的脸庞,满是欣喜。望着一捧捧的粟米,双眼都有些泛红。辛勤数月,终于是迎来收获。

种地是苦力活,掏空了农夫的精力。在没有杀虫剂除草剂和化肥的年代,就只能被绑在农田。播种、施肥、锄草、翻地、浇水、除虫……顶着严寒酷暑,蚊虫叮咬风吹雨晒。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可若是来场特大暴雨,就可能将辛苦栽种的秧苗淹死。若是连年干旱,那就颗粒无收只能卖儿卖女。

正所谓手里有粮,办事不慌。对农夫而言,没有任何事比得上粮食重要。自黑夫来至泾阳后,亩产是一年比一年高。他委托农家编撰的农书,已经被记于《仓律》。各种新式农器,他们也都是最先用上的。黑夫作为县令,家里头的耕牛也能租给他们用。租金是不要的,但得管饭绝不能让牛瘦了或是病了。

这年头牛比人值钱,农夫也都知道。对待田牛,那绝对比对自己亲爹还好。谁若是敢对田牛不利,那也甭想继续在泾阳混,这辈子都会被戳脊梁骨。

“见过县君。”

“不必多礼。”

吕泽走上前来,笑着介绍道:“县君,今年农事大熟,泾阳又是大丰收。我核验过去年的簿册,今年比去年还高,亩产恐怕会超过三石半!”

“嗯,挺好。”

千万别小瞧这数字。

粟米也就是小米,平均亩产是不如水稻或是小麦的。就秦国而言,能达到两石就算是大丰收了。在关中地区地力肥些的农田,则能达到两石半。

泾阳的三石半看似很多,实际上换成后世也就是210斤……没有肥料除草剂看天吃饭,而且稻种也没改良,能有这产量已是烧高香了。

黑夫捧起把粟米,闻着米香味也很赞赏。有位伟人说过,小米是养人的。最主要是粟米耐储存,有的甚至能达到八年时间。而且粟米更耐旱,不怕土地瘠薄。虽然产量低但胜在稳定啊,唔……其实就是稳定的低……

粟米不论旱涝是最有保证,因此小米也是很长段时间最主流的军粮。就算在两千年以后,也打出了小米加步枪的名头。黑夫还曾看过篇报道,说是粟米很有营养,里面蕴藏有很多人体所需的元素。只需要水和粟米人就能活下去,而其他主粮都不具备。

“挺好的,都按量收好。”黑夫坐在凉亭,看了眼吕泽带人所撰簿册,缓缓道:“这几日,汝妹娥姁如何了?本君听说,她竟然都没去布坊。”

“咳咳咳……”

吕泽在旁亲自倒上杯温水,尴尬道:“容下吏冒犯,不知县君那日究竟对吾妹做了何事?她回去后便将自己锁在屋内,不论是谁都不理会。送去的饭食,她也不吃……”

“……”

感受着吕泽那古怪的眼神,黑夫则是浑身不自在,他连忙解释道:“本令什么都没做,只是与她说了些事。汝妹颇有才情,精于商事。她能靠自己成为天下贵人,无需攀附于任何人。”

“这……这……”

吕泽顿时大惊失色。

他不否认,吕雉的确是颇有才能。可她终究是女儿身,若不嫁人必会遭受非议。黑夫堂堂大上造都有诸多流言蜚语,合着又开始劝他妹一起当单身贵族?

叱嗟!

让他爹知道,估摸着都得吐血三升以示尊敬。本来还想撮合黑夫与吕雉,结果黑夫把吕雉也忽悠成了单身主义者!

这都叫什么事儿?

“淡定,这也没什么不好的。”黑夫从容开口,继续道:“本君现在还兼任内史丞,下辖六县。泾阳的事虽由子瓠操劳,可其余五县还得我亲自来。本君也已爵至大上造,很多事不便露面。本君思索良久,今后的商事便由汝妹负责。收支情况,直接向我汇报便可。”

“这……”

吕泽又诧异的抬起头来。

这不成主母了?

“你不必奇怪。”黑夫无奈道:“本君后面便准备启程,打算游历高陵、丽邑、淳化、栎阳、频阳五县。我听子瓠说了,我离开的这段日子,其实便是汝妹帮着他处理商事账目。有她相助,子瓠也能轻松些。”

“既然县君看重,也可!”

黑夫也没继续聊这话题,而是看向远处忙碌的扶苏,轻声道:“今年泾阳的确是丰收,但诏令已经下达。泾阳仓、栎阳仓、频阳仓……等十五县粮仓,皆需发往北地郡。同时征兵发往北地,运输粮草后便就地戍守。”

“这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