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南征百越,长公子扶苏 (第1/2页)

好书推荐: 一步惊仙 乱世大商人

“坐!” 秦始皇只是轻轻吐出个字来。 群臣各自就坐,动作整齐划一。 这年头都是正坐,不论皇帝廷臣皆是如此。先秦时期主打个君臣平等,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你待我不好,乃公就跑路! 秦国世居西隅,被诸侯视作蛮秦。为了留住各国名士,秦国历代国君皆是礼贤下士。穆公有百里奚蹇叔,孝公有商鞅。惠王有张仪,昭王得范雎……秦始皇就不提了,昔日为留下尉缭,衣服食饮皆与缭同。 秦始皇轻轻拂袖。 便有谒者捧着竹简走出。 “制曰:朕东行郡县,巡狩天下。泰山封禅,乃遂天意。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其身未殁,诸侯倍叛,法令不行。朕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其实,说的就是此次东巡经历。 谒者郎朗诵读,无一纰漏。 念完后,他便抬手告退。 李斯顺势起身,恭维道:“陛下顺承天意,泰山封禅。以巡狩镇四方,以律法治天下,臣昧死言: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 “可!” 话音落下,为首的冯去疾顿时蹙眉。他作为秦国右丞相,乃三公之首,比李斯还要年长一岁。他的仲父便是冯亭,将上党献给赵国宁死不为秦臣的冯亭。 冯氏地位极高,深受皇帝重用,并且也是有意扶持冯氏。冯去疾为右丞相,其子冯劫为御史中丞。仲弟冯毋择则出身军伍,依靠军功爵至伦侯受封武信侯。论家世,就是李斯拍马都不及。 朝堂之上,冯去疾与李斯并不对付。他们政见不同,背后更有利益矛盾冲突。但私底下,二人却又是惺惺相惜。他们都是智臣,纵然想法不同却又都是为了秦国谋利。 冯去疾乃是老臣,曾为庄襄王中郎。多次上书,希望庄襄王为秦国着想,收回吕不韦的十万户食邑。彼时吕不韦为丞相,位高权重。冯去疾仅仅只是中郎,却依旧敢于直谏。庄襄王也没解释,只是令其至上党担任县吏。 正所谓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待秦始皇继位后,冯去疾便一步步重新回到了权利中心。他昔日的表现令秦始皇记忆犹新,也是委以重任。 冯去疾为人勤俭,廉政爱民。这些年来兢兢业业,辅佐朝政。像这回皇帝出巡,冯去疾便负责镇守咸阳。从这就能看出来,对他是有多信任。 对于李斯之言,冯去疾很是不满。这回东巡不知耗费多少钱粮,还听信方士胡言派遣上万人出海寻仙。除开三千童男童女,还有大量楼船之士。单是巨型楼船便准备了数十条,这笔开支他想想都心疼。 如此……竟然还要刻石颂功? 不过,冯去疾并未跳出来劝阻。钱已经花了,他现在出面只会自讨没趣。私底下,他倒是可以撰写奏疏劝谏。 秦始皇环顾廷臣,继续道:“此番东巡,朕自彭城而归。沿路浮江而行,远观越地。数年前,朕便欲纳越地。武成侯平荆地为郡县,趁势南征百越之君。其言越地极广,遍布山林池沼错综复杂。若欲南征,可以楚之降卒操练,遣锐卒探查地形。今时今日,也当起兵南征!” 南征? 诸多武将皆是来了兴致。 一个个全都是跃跃欲试。 灭六国后,他们再想捞军功可是难上加难。趁着王氏急流勇退告老归乡,南征百越可是他们少壮派出头的绝佳机会。能否封侯,就得看此次南征! 秦始皇东巡并非是游山玩水,他的行踪皆有其目的。他会从南方绕路返回咸阳,其实就是为了视察越地。沿路他也瞧见了操练的士卒,还看到了锐士拼死探查的地形图。粮草兵马皆已备好,也该起兵南征了。 此战不光要赢,更要赢的漂亮! 通过南征宣扬国力,震慑宵小。 开疆拓土,让目之所及皆为秦土。 武将们还未跳出来,便有位头戴玉冠的青年率先走出。他长得相当俊美,五官与秦始皇颇为神似,只是少了些戾气多了些英气。身姿挺拔,高八尺有余。 完了…… 冯去疾不住摇头。 王贲则无奈叹息。 至于其他武将,皆是面如死灰。 这位便是秦国长公子——扶苏! “禀上,臣以为不可!” “嗯?” 扶苏不卑不亢来至中间,抬起头来目光如炬直视秦始皇,“今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明年上又欲东巡,耗资颇巨。今年河东水患,民不聊生。巴蜀地动,死伤近千人。邯郸有蝗蔽天,禾苗几乎被啃噬殆尽。上曾言: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如今天下大定,当推行仁政与民休息,以收万民之心,唯上察之!” 扶苏是出了名的铁头娃,他自及冠后便可参与廷议。并且是屡屡直谏,就算是诸多铁骨铮铮的谏臣都自愧不如。 扶苏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敢于直谏。像各地若有灾祸,扶苏总会第一时间骑马赶至灾地。所以,扶苏在民间也有着极高的威望名气。 平日里风度翩翩,礼贤下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