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李信南征,保护动物苍鸽 (第1/1页)

频阳,武成侯府。 李信整理衣冠,静静等候。 老奴上前叩门,于左侧躬身。 片刻后,便有仆人开门。 “足下是?” “此为谒,劳烦交于君侯。” “还请稍等。” 这年头要拜访王翦这类大君侯,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得上谒,所谓的谒可以理解为这年头的名片。竹条写有名字身份,同时还会说明拜访时间和目的。待仆人呈于家主后,才会决定是否见面。若是家主不愿见,便会由仆人将谒条重新还回去。若是亲自出门接见,那就是贵客来访。 这都是晚辈见长辈,亦或者是下级见上级。若是平辈平级则无需如此麻烦,只需知会声便可。 李信站的笔直,负手等候。 寒风习习,他却无动于衷。 曾几何时,他也为王翦裨将。王翦统帅数十万秦军临漳、邺,而他则兵出太原、云中,自侧翼共同包围赵国大军,一举灭赵。王翦对他这位少年将军颇为赞赏,说他今后必为秦上将军,为秦开疆辟土征战不止。 得到如此赞赏,李信也是无比欣喜。那时的王翦已经成名,是无数秦国将士心中最为推崇的统帅。能得到他的夸赞,那是少之又少。 但是,李信的野心不止于此。 成为他,取代他,超越他! 现在……都过去了。 他不过败军之将,为秦戍守陇西抵御羌胡,未曾想有朝一日还能得到复用,成为南征裨将辅佐屠睢。哪怕说屠睢昔日曾是他的裨将,可李信却已知足。他今日能被复用,就有了戴罪立功的机会。若是表现突出,或许还能参与北伐。 来的路上,李信听使节说了不少事。大部分都是与那南方乌鸟有关,还说他能被复用,皆是因为黑夫献《谏南征书》。此书由武成侯带回,丞相等朝公皆赞不绝口。里面提出诸多想法,包括复用他为裨将。 冯去疾最赞赏的便是百越生产兵团,将农耕征战完美结合。秦国本身就是耕战制,士伍闲时为农战时为卒,种地那可都是把好手。 百越幅员辽阔,遍布丛林瘴气池沼。越人又有诸多部落,只听于君长。秦国无法以大军团作战的方式速通越地,战事必然僵持胶着。长久对峙,士卒闲暇时大可开垦荒地,保不齐还能自给自足。据探子来报,越地位处南方雨水充沛,最适合种稻。有的地方是四季如春,稻米甚至能一年三熟! 秦国南征百越,为的就是要将越地打造成南方的粮仓。只要对秦国的长远发展有帮助,哪怕付出些代价,秦国同样会做。当然,也是有着诸多的反对声。李斯就觉得此事不太靠谱,生产兵团听起来好像有用,实则有着诸多纰漏。 士卒在外长期征战,最怀念的是桑梓家乡,是妻儿老幼。若放慢进攻脚步,一来粮草损耗倍增,二来容易令士卒激起不满的情绪。他们为秦征战,抛头颅洒热血是想搏个爵位,绝不是开垦荒地。况且,荒地是想垦就能垦的? 总之,这事双方吵得不可开交。左右两边都有道理,所以也是势均力敌。至于开凿河渠方面,倒是得到了全票通过。随着秦国大军不断深入,运输粮草就是个大麻烦。若能借湘水而下,便可省去诸多劳力。郑国已得到调令,即将南下。 李信大概都看过,也很诧异。黑夫昔日伐楚,不过只是军中伍长。后续担任啬夫,主要还是治理当地。可从谏书来看,黑夫对南征百越是无比了解。很多事他都不知道,黑夫却都知晓。如此运筹帷幄,令李信都产生了错觉,黑夫似乎是知晓未来…… 等候良久,厚重的木门方才打开。 “君侯久等了,请。” 李信跟在后面,坦率从容。王翦的府宅可是出了名的大,堪比禁苑。万幸的是后面大部分为林野,养着诸多飞禽走兽。王翦闲来无事,还能过把狩猎的瘾。 前院是个大型演武场,足有好几亩地。两侧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兵器,还竖立着箭靶。从侧边走过,还能听到阵阵暴喝。这些人并非全都出自王氏,很多都是皇帝送来的中郎,让王翦闲暇时帮着操练。 想彻底退休? 不存在的。 必须得榨干剩余价值! 还好,厅堂就在演武场后面。李信再次整理好衣冠,径直入门。瞧见正襟危坐的老将军,李信眸子都有些泛红,恭敬作揖,“信,见过君侯!” “武平侯不必多礼。” “信待君侯如师,当行大礼。” 李信垂首长拜,礼数也是做足了。王翦是巴不得秦国多出几个彻侯伦侯,省的他们王氏高处不胜寒。所以王翦经常会提携后辈,表现好的都有重赏。李信为裨将时,经常与王翦商讨兵法至深夜。彼时的王翦已过花甲,却依旧耐心解答。 “两年历练,你也沧桑许多。”王翦微笑着走上前去,将李信搀扶起来,感慨道:“昔日的你意气风发,为秦军少壮派之首。现在却是白发苍苍,也黑了不少。陇西千里流沙,也不好过。”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