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鸳鸯火锅,山海经就是证据! (第1/1页)

点燃木炭。 烟火气扑面而来。 处理干净的食材放在左右。 铜锅内煮着羊骨汤和三鲜汤,随着火力上来也是慢慢沸腾。这三鲜汤可是庖厨辛苦搭配烹煮而成,以鸡汤为底搭配生姜、红枣、枸杞和骆越之菌。 这年头的蘑菇也有各种称呼,长在硬木上为蕈、长在地里的为菌、带有香味的为芝、颜色泛白的则为菇。黑夫就好这口鲜货,在云梦时就爱吃菌菇春笋。 至于火锅这种吃法,在秦国实在算不上稀奇。自商周时期,便有钟鸣鼎食的说法。所谓鼎食,就是以温鼎烹煮。 勋贵都挑剔的很,要吃就得吃好的。若是绿菜烹煮过久,便易糜烂。所以每至寒冬都会准备温鼎,洗好绿菜送至家主面前。旁边还有侍女奴婢精心伺候着,这才叫享受。 看到个火锅就大呼小叫? 别说勋贵,连黔首都不如。 就比如黑夫现在用的鸳鸯火锅,百年前就已经出现。他特地问过见多识广的张苍,说这温鼎老早就有。区别在于并非是自中而分,而是泰半之分。左侧略大的区域烹肉,更靠近炭火也能烧的更透。略小的方格则煮菜,因为火力小能防止煮烂。 区别在于,黑夫这回是以骨汤菌汤为底。并且还调配了灵魂酱汁,包括肉也都按照他的吩咐处理过。哪怕没有小米辣芝麻酱,也比这时期的黑暗酱料强的多。 “来,诸位且尝尝这羊肉。” 秉持着分餐制的原则,温鼎也都是人手一个。黑夫夹起块处理过的羔羊肉,其实就是用蛋清包裹过,所以肉质会更嫩。这回刚好恰逢正旦,难得有了牛肉。只是肉质较老,还不如这羊羔肉咧。 “这酱倒是挺香。” 秦始皇闻着酱料,若有所思。里面有醯(xi,醋)、葱花薤末、芥末酱,还加了少许柘糖。他并未亲自动手,而是由蒙毅为其烹煮。能干这活的,都是心腹中的心腹。想想古之专诸,便是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而后当众刺杀吴王僚。学宫内的家将仆人,可没这资格近身伺候。 “诸公皆可尝尝。” “特别是这羊羔肉,甚为鲜美。” 赵高则是依法炮制,品尝其中滋味。这酱料是五味俱全,确实挺好。他端起酒樽,若有所思道:“吾尝闻治大国,若烹小鲜。昔伊尹也曾言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云君长于烹煮,必善治国之术。” “府令谬赞。” 黑夫尴尬回礼。 他就佩服这种吃个饭都能悟出一堆大道理的人,只是也不好拂别人面子,“今日天色已晚,府令可暂住学宫休息晚。待明早起来,吾等再观府令精心操练的锐骑。” “也可。” 赵高也没拒绝。 正好能抽空见赵成面。 秦始皇尝着羔羊肉,轻轻点头。他看向黑夫,笑着道:“云君可听说南征的事?云君季弟惊,现在可是东瓯县尉。他谏言修英烈碑,稳定军心。现在则是帮助章邯,负责后方粮秣军械。” “君侯前几日刚说。” 黑夫是笑了笑。 他这回也算欠了李信人情。 李信作为裨将,对麾下军吏有着绝对的任用权。他特地将惊等人安排至后方,帮着章邯打造军械开垦荒地。惊这些年一直跟在他的左右,也是专业对口。各种农器甲兵,也都懂些。最擅长开垦荒地,干起农活来可是一把好手。 战场无情,刀剑无眼。李信现在这么顺利,是因为挑的都是弱鸡。压根没怎么动手,便已置闽中郡。可后续的南越和西瓯,那可都是硬骨头。光是长途跋涉深入越地,便相当不易。若越人再趁夜袭击,必有死伤。 “英烈碑的确甚好。”王翦放下筷子,缓缓说道:“士伍南征,难免心生不悦。秦置英烈碑,便是告诉他们,秦国不会忘记他们南拓功绩。如此还能收拢军心,便于用兵。” 赵高笑了起来,试探道:“云君所献谏南征书,可是令上爱不释手,将其与谏逐客书媲美。所提囤戍之策,更令吾等叹为观止。耕战结合,自古未有也!面对南越西瓯,云君可有何良策?” “欸,不是已经定了吗?”黑夫面露不解,“武信侯以分而化之逐个击破为主,如此其实挺好。南越西瓯杀秦使立志,难以劝降。然岭南小邦皆由各部组成,故可拉拢小部。由他们带路,以越制越。” 当黑夫知晓这事时,他就知道没白拉李信一把。现在的李信打仗更为稳健,绝不贪功冒进。不同于旁人,他从未轻视岭南各部。力求用最小的代价,完成战略目标。 黑夫始终认为,事得交给专业人士去干。他虽然打过仗,但当时就只是大头兵,靠着识字才当了伍长。后续靠着军功,升任为百将归乡。让他指挥几十上百人,还是能办到的。可让他指挥十万人的大兵团作战,那就是害人了。 “云君以为如何?” “甚好。”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