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 (第1/4页)

面却是苏州绣娘巧手绣就的荷叶田田图案。

迎春先上前道:“妹妹可觉得好些了?我今天带了些百年的老山参,还有辽东的金丝血燕的燕窝给妹妹补补身子。”宝钗听说如此,不由笑了:“哪里就这么严重了,我现在行动无碍。不过脸上一些子伤尚须时日罢了。哪里就用得到那些东西了?”黛玉笑道:“我原也说不必的,可二姐姐非说是不这样她心里不安。我也是劝阻不得,只得随她去了。宝姐姐就好歹收了二姐姐这一番心意。不然二姐姐只怕夜里也睡不安稳的。”薛姨妈笑道:“你们姐妹几个好好聊聊,我且看看厨房里备了什么,你们两个中午起在这里用个饭再走。”迎春、黛玉二人连道辛苦姨妈了。

见妈妈走远了,宝钗方把早上发生的事情与迎春、黛玉二人说了一遍。黛玉扶额道:“这却如何是好?听得这太子最是阴狠,进府的女子竟是没有几个能完好无缺地活下来的。姐姐万不可入那府去。”迎春道:“惟今之计,只有要么许配别家,要么重症逃避了。不过,那太子想必那日已见过姐姐受伤的情形了,却还不肯放过。这重症一招只怕未必好使。”一时之间,房间陷入了沉默。要说是许配人家,只怕一时之间难有合适的,何况,又有谁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这时候来得罪太子府呢?三人议论了一个上午,也没有找出合适的人选来。只得闷闷地吃了一顿饭,各自回去。倒是宝钗安慰二人:“反正我这脸面如今如此,想来那太子也不会马上求娶。你们先别着急,我们慢慢想办法。”两人心道:若那太子真的介意,只怕那日见了就不会求娶了,又何至于有今日之事?只是也不肯让宝钗过于忧心,便连连称是。心里却想:此事须得早想办法才是。

也是机缘巧合,那黛玉回去后心心念念想着的就是此事。可巧林如海问起三月三那日之事,黛玉不得已又复述一遍。修焕之?当说到这里时,黛玉忽然大喊:修焕之,为什么不能是他呢?姐姐平日里对他也多溢美之词。修焕之似乎也没有对姐姐有什么不满意之处。修焕之又是外簇王孙的身份。真上了国书,想必那太子也不能轻举妄动了。黛玉将自己的想法和宝钗的事与林如海细细地说了一番。如海思虑一整,道:“惟今之计,只怕这样是最好的了。不过得先征求你哥哥的意见和宝姑娘的意见才是。”

黛玉当下就要去问,林如海笑道:“你也不看看是啥时辰了?明日再去也不晚。先回房歇息吧。”黛玉越想越有道理,竟是兴奋的一夜没有睡好。

第二日黛玉早早就出门往修焕之、华锦之、修燕茹并迎春所住的小院去了。所幸两个院子距离并不算远。黛玉也并未直接去找修焕之,而是先与迎春说了自己的想法。迎春也拍手称好。两人又仔细议了议,最后把刺探消息的重任落在了修燕茹身上。那修燕茹本就与宝钗不陌生,对于这个进度有度,大方得体的姐姐也颇有好感。现在又承担了救人于水火的重任,江湖小女儿的豪侠之情立马洋溢满满,拍着胸膛直说这事包在她身上了。

天下事可谓无巧不成书。那修焕之本就心仪这位薛姑娘已久,只是碍于中原礼仪,一直无法表白。现在有这样的机会,自然不会错过。何况又兼了救人于水火的江湖道义,自然更是义不容辞。当下便明确表示:只要人家薛姑娘没有异议,便马上修书与父母,请了国书。必以国礼待之。黛玉和迎春听得回信,喜得也不做停留。忙又往薛府而去。

那薛宝钗也见过修焕之一两次,自然更多是从迎春、黛玉嘴里听说他的事迹。心里也是欣赏的。不过因为两人不同族,倒从未往男女私情上去想。今天听得如此,心里也是高兴的。知道那月氏国以女为尊,自己必不会受罪的。那修焕之也是个性情中人,也不会慢待了自己。心里已是肯了,面上却还矜持着:“这事须得和妈妈商量商量。我也不好私自拿了主意。”一面说一面红了脸。黛玉、迎春知道大约有八成肯了,也不说破,只说时不我待。还是早做决定的好。明天她们再来听消息。

------题外话------

期待着亲们的钻石和鲜花!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第 075 章 、祸兮福倚?

黛玉和迎春知道宝钗这是不好意思,也不便催促太急。便笑着先回去了。宝钗自然也不能私自做主,必然是要和薛姨妈商议的。当下也不迟疑,索性起身往薛姨妈房里去了。薛姨妈正歪在炕上与李氏说话呢。那薛姨妈穿了件半旧的烟霞色用金线绣了祥云纹样的千幅长裙,上身却是同色略浅的短袄,没有繁复的花样,只用金线在领口、袖口绣了些万福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