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 (第1/4页)

“听着外头叫卖,到勾起本宫的食欲。速去厨房传话,要他们晚间煮些端午粽来尝尝。姨母爱吃黄米,多包些黄米红枣粽子、再包些黑米花生粽子,八宝、豆沙的都要。”慕容薇细细吩咐着,将几种粽子的馅料掰着手指如数家珍。

外头娇阳灼灼,此地虽有浓荫匝地,绕过花墙便是无遮无拦,偏那厨房在院子最后头。

流苏爱惜容貌,便有些为难,有心与璎珞换过,由她替慕容薇撑伞,瞧着主子面色不善,没敢再开口,只好一步一挪地离了树荫下,往厨房快步走去。

打发了流苏,慕容薇依旧兴致不减,与璎珞继续闲逛。瞅着那驿馆的垂花门、抄手游廊,还有各处的厅堂,都各插了一束艾草随俗,连后花园里头的凉亭、楼榭,偶尔也有几枝艾草,到处飘着淡淡的药香。

驱邪避祸,慕容薇于这些民间习俗不通,如今却十分感兴趣。璎珞原也晓得一二,见主子问起,便细细说与她听。

因着节日的气氛比宫内更加厚重,如今天天都是集市,持续的药草香与粽香一起在长街流淌。那香气馥郁,散进驿馆,又与驿馆内的花香与竹香渐渐融为一体,变得更为灵动与真实。

主仆二人转了足足有大半个时辰,才撑着伞意犹未尽地回去休息。(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七章 早市

晚间一同用膳,厨房里果然按着吩咐,煮了各色馅料的粽子呈上来。

不同的口味以不同的丝线绑住,碧绿的粽子裹成四角形,整整齐齐码在莲叶形甜白瓷绘喜鹊闹枝的大盘子里,便显得格外小巧玲珑。

几个女孩子都爱吃甜,黑米花生的粽子里头掺了果仁,又裹了糖霜,一下午小火煨着,煮得焦黄粘稠,美味可口。

明珠领着丫头布菜,依着各人的口味取了粽子,剥去粽衣,将焦黄的粽子切成小块,拿银签子叉了,再呈到主子面前。

闻得熟悉的黄米红枣粽子,楚朝晖心里涌过一阵暖流。

爱吃新碾的黄米、爱吃乐陵的金丝蜜枣,甥女依旧记得自己的喜好,还特意交待了厨房多包些这种口味的粽子。

黄米的软与红枣的香甜在口中交织,楚朝晖慢慢咀嚼着,昨夜间与明珠的对话便又频频在心间徘徊,懂事的甥女越发令自己脸红。

苏暮寒挑了只咸蛋黄糯米粽,只道这粽子是慕容薇向母亲陪罪,舒心地咬了一口,蛋黄腌渍的红油满满溢出,吃得他唇齿生香。

趁众人不查,苏暮寒向母亲丢了个得意的神色。他眉毛轻挑,露出些许的迫不及待,似是鼓励母亲旧话重提。

儿子的目光那样急切,楚朝晖如何瞧不明白。

是想拿自己当枪使,还是儿子上阵杀敌为父报仇的心太过急切?楚朝晖一时难以分辨。她不太相信一向思虑周全的儿子会犯这样的错误,却更不愿往深里去想儿子近来颇为反常的行为。

昨夜晚间与明珠一席长谈,三更入梦时,楚朝晖又回到了除夕夜。

有风吹起儿子的衣角,露出里头苍白的孝衣,母后的目光掠过儿子腰间垂落的麻绳,然后一语不发。

然后恍惚是母后辞世的场面,整个寿康宫都裹了缟素,举国同哀。楚朝晖在梦里哭倒在母后灵前,眼前却总是闪过儿子那触目惊心的孝衣。

儿子的面庞那样温润而又轩昂,总是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练达,很少有那样迫切的时候,这次又是为什么,想去边城的心那样强烈?

苏暮寒的暗示与怂恿无济于事,楚朝晖只做不闻,专心地用着骨瓷描金碟里切成小块的粽子,与温婉聊起这一路的美食。

眼瞅着目光飘忽的母亲并不回迎自己,而是离开自己的视线,吃在口中的粽子粘得拖沓不清的乏味。苏暮寒颓然地放下了碟子,只感到阻力重重,不晓得母亲又如何改变了心意。

虽然刻意掩饰,此时的苏暮寒也不过十五岁的少年,在两世为人的慕容薇看来,他眼神里怂恿的意思便太过强烈。

慕容薇打定主意,若姨母再次提起,她便直言问问姨母可是要置父皇母后的名声于不顾,偏要父皇成为众矢之的,下那夺情的旨意?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话虽刚硬些,到底是因为舍不得姨母日后重蹈前世的覆辙,被亲生儿子逼得在城门楼上以死殉国,却依然止不住儿子叛乱的脚步。

谁料想姨母吃着焦黄的甜粽,只赞那乐陵的小枣香甜,恍若毫不知情的转了话题。只说当下,再不提边城那惹人厌烦的事,反叫她慕容薇觉得讶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