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部分 (第1/4页)

阮夫人即融合了北地手艺,再加自己的创新,每一样都是精益求精,令吃惯了南方点心的夏兰馨大开眼界。

自此之后,夏兰馨便成了昌隆的常客,隔三差五带着小螺光顾,尤其偏爱那道松脆甘甜的黑芝麻酥和小巧玲珑的玫瑰月饼。

送出去的十匣点心很快便得来了回音,大家竟不约而同,都对阮夫人的手艺十分赞赏,彼此相约着捧场。

因慕容薇出宫不易,夏兰馨偶尔会约温婉,或者罗蒹葭一同来阮夫人的糕饼铺。伴着这些人的频繁到访,昌隆点心铺子的名头渐渐打响,阮夫人手间略有盈余,又盘下隔壁的铺面重新装潢,隔出后头的小院以竹枝搭建厅厦,另辟了间雅洁的茶室,专为招待这几位贵客。

偶尔的闲暇,阮夫人也会亲手烹茶,端着自己刚出炉的点心过来攀谈几句。

来的这几位都是相交默契,一同经过四季风雨,走过人情冷暖,彼此间说话没有忌讳。一来二去间,温婉便从夏兰馨口中得知了阮夫人的来历,还曾特意回宫与慕容薇提及。

堂堂大阮国的丞相夫人,真正放下了从前高高在上的地位。

白日里系起围裙亲自下厨做糕点,立在柜台前抛头露面,晚间守着一双小儿女教他们读书启蒙,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第四百八十二章 蜕变

堂堂大丈夫,一生被名利所累的人多了去,真正难寻几个人能似阮夫人这般拿得起放得下,由衷令人钦佩。

温婉细细沉思,像阮夫人这般洗尽铅华、重做羹汤,才算得上是真正放弃从前,抛开身份的逍遥。

到是祖父背负着沉重的家世,这一世虽然口口声声超脱,却从无一日真正放下心间的枷锁。

去探望祖父与舅舅一家时,温婉特意带了几样阮夫人店里的点心,言谈间特意提及这位阮夫人的为人,将她的事迹说与祖父听,话里话外十分推崇。

听过了几次,周老爷子偶尔会陷入沉思。品着软糯松香的点心,那颗自以为冷寂的心也不再轻松,而是开始变得波涛汹涌。

晚间请老妻炸了一碟花生米,斟了一壶米酒对月独饮,周老爷子望着一地的琼华发楞。温婉的舅舅生怕夜凉,出来替父亲添衣,瞧着父亲凝眉不语的样子,不觉放慢了脚步。

周老爷子喟然轻叹间,望见儿子立在树下止步不前。灿灿清辉将那个瘦削的身影拉得格外颀长,儿子高大的身形似是撑不起身上一袭青衫,黑发吹拂间平添了几分萧瑟的模样。

招手要儿子过来,温老爷子将面前的酒斟了一杯递到儿子手中,自己也端起杯来轻抿了一口,缓缓问道:“婉婉白日里说的阮夫人,你觉得可是个人物?”

经年的贫寒,温婉的舅舅虽然身材高大,却单薄轻瘦。他眼中含着些隽秀,儒雅的书卷气扑面而来。

面对父亲的垂询,他恭谨而有礼地答道:“儿子又不认得本人,只不过听婉婉提了几回。听她的说法,行事算得上磊落,也是性情中人,只是不敢凭着几句话便断定什么。”

周老爷子似是心有千千结,每个结都难以解开。他饮尽杯中酒,怅然离身,覆手立在树下。转而凝望儿子清隽如水的瘦颜,一时欲言又止,良久才说道:“你容我再细想想”。

夜来自是辗转难寐,以为如过眼烟云的旧事都跨越时空,再次清晰地聚拢在脑海中闪现。

周老爷子怕惊动老妻,索性悄悄起了向在,披衣立在窗前,回想起了他这一脉几代人隐姓埋名的生涯。

说是与大周朝毫无瓜葛,其实从来没有哪一代人是真正放下心中的仇恨。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更随着日子贫穷的日子越发捉肘见底,每一代人心底的恨意都在成倍的叠加。

百年前大周朝那最后一位公主含恨留下的狠话,成了他们这一脉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枷锁。说是从此与大周无碍,与其是想撇清,不如说是放不下最沉重与难耐的清高和孤傲。

说起来,活得真叫纠结,更可以说是窝囊。

前头几代人仗着有公主殿下与她的养母留下的财宝,可以当做家用,到也衣食无忧,能过上安稳日子。到了周老爷子这一代,打从他父亲手中得了传承,已然家徒四壁。除却满满的几柜藏书,再无可以果腹之物。

细细算来,最对不起的便是自己的女儿、温婉的母亲、如今襄远伯府里方才熬成平妻的周若素。

当年家中贫寒,儿女忍冻挨饿,小孙子嗷嗷待哺,周老夫人也曾苦求他放下芥蒂,凭着满腹才华去考取功名。

不求他能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