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部分 (第1/4页)

至慷啻螅�膊荒艽蚬钒。�

倒霉吧,兰陵最为本年度最有价值的无业人士,拿着一份份行走在吐蕃境内密探送回来的邸报,正给我一份份的解说着,“怎么样?”

“有意思。”来几年了,头一会这么透彻地了解这个最大的邻国,尤其听到文成公主这个名字很激动,“下嫁的那个公主还活着啊,掐掐岁数也老大不小了。都开始辅助孙子了,生得太快点。”

“说是孙子,又不是亲的。算算也就三十多岁,还不算大呢。”兰陵对年龄比较敏感,一再地强调三十岁还不大,“说到吐蕃还是有点声望,至于权势上和禄东赞根本无法比拟。作为外族和亲,声望再大也不会获得别人信任。尤其两国间一直相互猜忌,能活到这个年龄也不容易。”

“也是,蛮不容易的。关咱什么事?”没心没肺地朝嘴里塞黄瓜,收麦上能吃黄瓜太不容易了,托兰陵的福,足足比旁人早享受了一个月。

“她在修建寺庙啊,”兰陵轻笑,递了小碟糖霜过来。“沾了吃,就是个种菜头,还这幅吃像。”

“不许侮辱我的职业!种菜多可怜,养猪的未必就有肉吃,修建寺庙的未必就信佛教。最近见不得糖,沾了就吃不下了。”前几天颖说去年存的山楂不吃就糠了,糖葫芦做得漫山遍野。连钱管家吃得都抽抽,一天捂个嘴喊牙口倒了活不成了。“吐蕃人不信佛吧?记得那吐蕃外商不?前后大神啥的乱叫唤,没他咱还不知道鸟嘴能做首饰。”

“有信佛,有信本地宗教,势不两立的样子。往往政治上的派别就和宗教有关系呢。吐蕃现在就和个扎了火堆的爆杆,随便什么个小纠纷就能炸开了。不光是宗教,如今两派系间水火不容。尤其吐谷浑一役后,禄东赞如坐针毡。而新君蠢蠢欲动。可谁把谁灭了都不符合我朝的利益,得想办法让两派一直缠斗下去。”

“你指望文成公主?”按道理文成和兰陵两人是堂亲,兰陵打她堂姐的主意也不奇怪。

“怎么能指望她?嫁了外面去就不是李家人了,见过胳膊朝嫁家拐的媳妇没?”

“见过,”我用力地点点头,“你就是!”

“去!”兰陵怎么着丢了个黄瓜头回来,捎带一个眼波传来,“郎君给妾身娶回去试试不?看看到底朝谁家拐。”

“哦,难度较大。你真要来,我就学人家文成公主修寺庙去。”

“没良心的话。以前说到这心里疼疼的,最近都没这感觉了。”兰陵满不在乎地把糖霜均匀撒了黄瓜盘子里,每条都沾上。“吃啊。”

“还说不在乎,都开始捣乱了。好了好了,每次就爱提莫名其妙的事出来,明知道有难度还朝自己心里扎刺,弄得俩人死觅活的。”提起条黄瓜抖一抖,使劲咬了口,“说吐蕃呢,言归正传。”

“就不想搭理你了。”兰陵给桌上邸报收起来,“三岔口上程叔叔已经占了优势,按这个打法伤亡是大些,若将与剑南的通道打通也合算。再过些日子我军大捷的消息传了南诏,吐蕃如今内忧外患,南诏肯定倒向大唐。一前一后朝吐蕃发难,令其首尾不能兼顾……”

“不好,”给兰陵手里的邸报翻出来,又摊开桌子上,“别着急,火大肉不烂,这么干只能让吐蕃内变。要么禄东赞狗急跳墙不顾一切立新君力挽狂澜,要么芒松芒赞那小子趁机一整势力夺权换相,吐蕃又不是别的国家,一时之乱咱占不了什么便宜,一旦人家政局稳定就重新变成威胁。既然要图个长久,外部的压力已经够了,或者已经过火了。

“我想想,”兰陵托腮将邸报逐一翻阅,皱眉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策动南诏之计不可废,而吐谷浑我军重夺干气,正是一鼓而下之时,哪一方停了都不妥。”

是啊,谁停了都不行,南诏不说,属于长远国策,可现在谁敢让程、苏二位上将罢手,直接唐奸的大帽子就扣过来,砸得永世不得翻身。俩人都爬桌上思考,一模一样的姿势。“要不让吐蕃喊停?”

“他早喊了,来回喊了几次了。”兰陵漫无目的地随手乱翻,“从去年就派使节递话过来想彼此收手。可他如今占领吐谷浑大片疆土,若不将他赶回去,吐谷浑那边就失了诚信,没有罢手的道理。”

“吐谷浑呢?若吐谷浑愿意罢手呢?我军越打越高,本就不适应高原作战,无谓的伤亡越来越多,时间一长厌战情绪蔓延开来于我不利。吐谷浑不同,适应高原气候,山地作战也有一套。如今吐蕃国内各种矛盾突显,战局不利如雪上加霜,在我军策应下让吐谷浑士兵猛占几把便宜,再把议和的话吐蕃、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