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部分 (第1/4页)

就把责任承但起来。徭役是朝廷的事,轻重和我无关,我的责任就是早早把三季稻推广开来让大家少挨饿。”

兰陵闭了眼睛点点头,“别往心里去,慢慢会好的。”说着轻叹一声翻个身,假装睡过去。

吹吹风,虽然岭南的风吹起来并不干爽,也适时地缓解了心头的阴郁,育种的基地的谷场上专家们认真地记录产量,高高垛起的谷包正一担担地卸下来逐一过槲,这边吆喝个数字,那边就有人高声复核一遍,无误后才录下来。

正干得热火朝天,见我过来,几个跟随爬过华山的首先跑过来见礼,一个个露出少监亲卫队的表情前呼后拥地来到谷场正中的凉棚里,一本本的记录捧过来叫我过目。

亩产都说得过去,仅仅以收成多寡来衡量的话,远超王家良田单位面积上的产量,看得人心里踏实。

“怎么样?工部上来人了没?”翻开今年三季稻种的存量作了个大约统计,“他们有没有规划好推广的计划?”

“已经开始了,”负责岭南试验田的张敬慧指了指基地周围,“由工部负责大部分,也允许农学里按照朝廷定价直接向农户分发稻种,附近的农户已经陆陆续续地地来农学里估种子了。”

看来岭南的政府机构没有那么多人手负责良种推广。为不耽误三季稻的推广同,非常时期非常制度,农学也趁机得了点好处。

“不一定收钱,等价交换也行。”翻了翻帐页,陆续地分发良种上的收益不错,已经有百十贯的收入了。“好,这钱入到岭南的帐上,划到收益里。”

“这不合适……”张敬慧听我这话有点不知所措,“毕竟还是靠农学的拨款,这么一来……”

“不影响农学的拨款。”摆摆手,笑道:“我做主了。”都是千辛万苦过来的,农学里没人愿意放弃优越的生活环境朝岭南跑。有些人一半年,有些人估计就得半辈子扎根在这,若说为国家做贡献,他们不比前线的将士付出得少。付出比别人多,回报当然要成正比,我每次朝岭南拨款的时候都考虑到这个问题,无奈刘仁轨死板过人。几次都没经过批准,他认为为国效力天经地义,不该享受特殊待遇。

“这么多钱……”张敬慧又想说点什么,我注意到岭南农学的二把手很隐蔽地给顶头上司衣襟拽了把,然后张敬慧才领悟其中的好处,尴尬笑着朝我抱拳行礼一,“在下替岭南的同仁谢过少监美意。”

“不是美意,是你们该当的。”起身朝周围走走。边看边朝张敬慧教导,“吃、住都不惯,这边偏,生活上和京城里天壤之别。说良心话,若不是为了这该死的稻子,我是一天都不想在这地方多待。”

话一出来就引起农学专家共鸣,从大家眼神里看出来都对我的话持认可态度,张敬慧毕竟是领导,不好在属下面前迎合我的论调,只好干笑两声。

“说这话没什么丢人的,”靠了一垛子稻种上探手抓了把,“农学如今给大家扔到这穷山恶水,至少现在是这个样子,对吧?如今连住宿的条件都是个勉强,更别说拖家带口来的简直就是让亲人跟了受罪。不论怎么样,首先给大家把宅子都起来,要像样,光靠分派种子那点收益远远不够,不过先把工程起来,我会尽快让农学把剩下的部分批过来,都安心!”

岭南潮气重,房子要高,要通风,不是渔家,也不是百越人,是给人才住的地方,每人都有按照自己想法起家园的权利。把我的话朝岭南所有试验基地传达下去,按照个人的条件提出建议,花钱而已,内府的钱我花起来一点都不心疼,不用给李家省钱。

不光是住宅,还有招待所,往后农学各地交流越发频繁,随了往后毕业的学生到全国各地实习,出差人员不可能享受我这种身份的待遇,可尽量让大家在交流期间不受委屈,这些都是必须的设施,既然建了就盖好的,不简朴,怎么舒适怎么来。

算算是个大开销,龙头大姐摇起来就讨帐。

“我欠你的?”兰陵揉了惺忪睡眼朝我撒下床气,“长安就忍了,跑这长么老远出来还没完没了?”

“就近,反正内府这边不如也开个钱庄算了,往后海运一旦红火起来你可发大财。看,这么好的建议怎么也该有点回报,拨个三五千贯正点来给大家盖点房子不算大开销吧?”

“农学在各地有多少这样的基地?往后还打算再增加多少?还得盖多少宅子才是个头?”兰陵咕嘟说一大串,翻身又打算睡过去。

“不讲理的话,”扒拉起来,“不找你要找谁去?有这么当老大的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