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部分 (第1/4页)

�睿�古3涠袄锏呐>椭傅氖嵌拦滤Ч��潜硖锰玫亟�ィ�钔饭该娴某隼矗�恢�赖囊晕�┭Ю镌悴醒���

替他捏把汗啊,搁我这么个待遇非给常贵宰了不可,不知道独孤复能忍耐多久,看他干得蛮起劲嘛。

“不认识你。少理我。”独孤复说完后指我鼻子哈哈大笑,“我如今在农学里都臭了,才几天工夫就变了作奸犯科之辈。小弟在地方上的官司没断呢,明就先去你王家庄子再做一票!”

以常贵的想像力不知道给独孤复扣了个什么怪案,怕和有伤风化那种比较贴近,独孤复有犯此类案件的本钱。憋了笑摆摆手,“受着吧,劳动改造也好,以你的出身在这里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三五天就松了劲,就是挂个名号不来也无所谓。”

“不然。”独孤复没接我着话,“处处皆是学问。既来之则安之,若说半途而废不是小弟为人之道。”

这话听的我肃然起敬。若不是生在独孤家,这家伙前途无量。多少能人都因为出身被禁锢了,相对来说出身低的还有个奔头,可像独孤复这种人却一身本事没有用武之地,只能无奈地消磨光阴。

凭心而论,我不看重出身。可这些年里下来也长了些见识,以前的世界观也随了时间的推移在逐渐改变,大家族出身的人和贫家小户终究有区别,这点不能否认。就拿农学来说,前些年放开招生到不显气,从去年开始有了挑选注重门第以后差别就出来了,新来的学生明显比前几届的接受能力强,老师们也喜欢带,尽管刘仁轨嘴里不承认,但和我交流时候还是隐晦地肯定了这一点。

不能说出身越好资质越高,但整体能力的确强了那么一筹。至少我很少见像我这么颓废的纨绔子弟,连远在天边的程初我都自愧不如,那一身好武艺不是白给的,天不亮就起来哼哼哈兮,四季不断。

所以今年朝廷科举改制的举动并不得人心,大部分朝臣不反对也不叫好,大家心里清楚,这是李家维护自己利益的举动而已,并不是说读书人多了国家就能繁荣富强。寒门的那些人起了念书的心思无疑就是害人害己,这年代一般门户里供个读书人实在太辛苦。

什么叫寒士?就是不务正业好高鹜远能力不足人士。是个坏风气,挑不来几个有用的,这类人不能多,多了国家负担太重,广开科举制度就是一个国家沉沦的开始。

“怎么这样说?”兰陵对我的论调有点不解,“老顽固们这么说情有可原,可你不是这样的人啊,连对个街头小贩都一派和气的,今天怎么就变的难以理喻了?”

“两码事。”我有我的看法。不管这次科举改制在历史上留下什么好名声。我坚决反对。我是爱国的,起码心里己经认为自己是唐帝国的子民了。公民就是扯淡的话,现在不会有,地球爆炸那天也不会有,还是当子民安心,各司其职不会乱,社会发展井然有序,王家好日子能长久些。“这道理我不和你说,自己心里清楚。”

兰陵摇摇头。“我不清楚,这事本也不是我参与的。虽说那边那个平时不对路,可我觉得这次她是对的,圣上也觉得有理。”

果然还是武MM干的,别的不清楚,可这事被后人称颂为武皇执政时的一大功绩。改制后的科举给了天下寒士们进军朝堂的机会。加上其大刀阔斧地打压门阀势力,短短十年时间就把豪门对朝堂的影响力降至历史最低点,真正达到了独裁的目的。

我不能垢病人李家自私自利,门阀势力的确是国家一个隐患,王家不是。起码目前还当不起一个阀字,所以这举动到不会影响王家的利益,但心里总觉得不妥,我不喜欢。

“为什么都要去科考?务农、经商、做工不好吗?那么些吃闲饭都拉到陇右。也不用为劳力问题打破头了。”这不是胡搅蛮缠,科举,这举就是抬的意思,只要进了这个门就自以为身份被抬起来了,再让回过头干这些营生和杀了他没多大区别,然后眼红的纷纷效仿,以为几辈出个读书人就是天大的荣誉。跳过去是龙门,跳不过去呢?。还不如学些有实用价值的东西去,如今这农学工学织造学就是例子,如此类学校多办些,各方面人才都有用武之地,说起来吃饱穿暖的日子就在眼前。

兰陵觉得我说的好像也有道理,如今民风淳朴,这好风气来之不易,让我说的那种读书人搅和了也不好,却笑道:“怎么一说起读书你就这么大火?怕是小时候书读的不好被骂多了。好了,这事就不争了,是不是你说的那么蝎虎还两可,豪门大户的还没吭声,你小小个王家跑来反对也不合适。”

这是欺负人的话,王家小是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