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看看她的“豪宅”,好让我心里不平衡一下。我就偏不。

真到了裴苏苏住的地方,还是叫那二小小地惊叹了一下。两室两厅将近一百平方的房子,装修得精美典雅,室内的家具和装饰也都十分考究,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结合的相得益彰。室内浮动着迷迭香精油的芬芳,桃木桌上的香水百合热烈绽放,也吐着幽幽迷醉的香气。酒柜里有存储的红酒和洋酒。书橱里有整齐的时尚杂志。这一切,昭示着屋子里住着一位讲究生活品位的女人。

厨房里,裴苏苏衣香鬓影围着围裙在厨房烧菜。那二见她自己忙乎,也进去帮忙。主菜是清蒸桂鱼和咖喱牛肉,都做得差不多了。一个素菜西芹炒百合。凉菜是买的熟食,猪耳朵和四喜烤麸。裴苏苏安排那二再拍个黄瓜拌一拌。

那二调侃:“我还以为你从此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原来是提前练习做家庭妇女了。”

裴苏苏笑:“也好啊,跟谁练不是练。”

那二:“今天你那日本人不来嘛?”

裴苏苏:“晚上来。今天星期三,他一般都是二、四、六来。日本人挺刻板,如果周四没空来,周五空了,他也非到周六来。不过,这样也好。我心里倒有数了。”

那二笑:“有什么数?难道你还有其他男人?”

裴苏苏:“就算没有,我也不能光靠坂口一个男人啊,我还等着嫁人呢。干嘛把时间都耗他身上?”

那二笑道:“是呀,趁年轻赶紧多攒点男人,等再老就晚了。”

裴苏苏:“你别光说不练,你倒是也积极点啊。”

“我……嗯……”

()好看的txt电子书

那二没啥好说的,懒得接了。她从现有的食材里找出来叫圣女果的小番茄和黄瓜、柠檬、芹菜叶儿,用刀子划划弄弄,不一会儿弄出几个摆盘的动物和花样来。

不多久,饭菜齐备,两人还开了瓶法国红酒。刚要吃饭,坂口真仓来了。没想到他会提前过来,这也许应该理解为给裴苏苏个“surprise”。那二终于见到传说中的坂口真仓,50开外的年纪,头顶秃得发亮就像荷包蛋,个头勉强高过裴苏苏一点点。还是他送给裴苏苏的生日礼物要好看一些。

裴苏苏在坂口真仓面前像极了一个日本的贤妇,谦恭的样子叫那二心里不舒服。她假装听不懂日语,也的确是听不太懂,学了半年日语早还给老师,除了一些礼节性的问候语,就只有A片里的一些常用语熟悉了。那二边吃饭边想象,裴苏苏在和坂口真仓那时候说“哈呀库”(用力点)、“以太”(好疼)、“可其莫”(好舒 服)、“毛掏,兹幼库”(再用力)是什么样子的,连那二都觉得自己很邪恶。

那顿饭吃得有些别扭,坂口真仓没那么讨厌,也没多么叫人待见,那二没理由在别人家里一边吃饭一边对人家有意见。主要是那二感觉隔膜,与陌生的坂口真仓在一起就餐,就连裴苏苏都似乎陌生了起来。那二兴致不那么高了,她望向窗外,不算很远处有一幢眼熟的高层建筑,那不是袁嘉的大阿姐他们家嘛?

四、我们没有3 P

那幢高层建筑的第十五层某室就是逸锦大阿姐家,那二时不时地跟着袁嘉过去吃饭或者玩儿牌。

来上海定居以后,袁嘉整日碌碌。这个碌碌可以解释为忙忙碌碌,也可以做碌碌无为。她没去工作,也可能是在人才济济的上海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她也懒得为那千儿八百去看人脸色,跟着黎光已经过得很舒服了。房贷提前还完,又在普陀区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期房,说是当地主的感觉内心很踏实。不过,期房的户主是袁嘉自己的名字。黎光来上海注册了一个公司,地址就在他们家,业务涉及欧美的几个国家。某天挪威某公司打电话来找黎总,那没结婚就当爹的黎总的女儿袁妃接了电话。少女的英文不错,就是有点奶声奶气:黎总不在家,请拨打他的手机。

逸锦大阿姐和先生一起做外贸公司,生意最好的时候在福建沿海有一家200多人的工厂,因经济危机一夜之间便萎靡了。大阿姐连一个月一次的福建都不再去了,把上海公司的账目拿回家里做,先生在公司管接单,她在家管账目,两人搭档得琴瑟和鸣。大阿姐在家的日子愈发多了,往日的酒吧K房已经随着年纪增长而渐渐遗忘,打打小麻将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休闲运动。

大阿姐的家跟袁嘉家有点距离,不过,这点距离对于两个除了食色大事再没其他大事的女人来说似乎不成问题。没买车以前,袁嘉一周至少三天打车去大阿姐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