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事有蹊跷 (第1/2页)

薛莫景眼巴巴的望着温浮欢,后者却忍不住逗他一逗。

她模样极是认真的想了想,在薛莫景期待的目光中,故作迷茫的摇了摇头。

“吕容成……是谁啊?”

“哈?”

薛莫景微张着嘴,吃惊的差点没把下巴掉下来,而其他人则明显一副觉得他在撒谎的表情。

“不是,小表妹,这才过去多久啊!你就忘了吗?吕容成啊!就是那个穿的人模狗样,但是说起话来吊儿郎当、混子一样的人!”薛莫景口不择言的道。

听到他这么形容吕容成,薛太师的脸又黑了不少。

薛莫景顾不上那么许多,只一味的盯着温浮欢,急切的道:“你再仔细想想,吕容成和我说话的时候,你分明在场的!”

瞧见他是真的着了急,温浮欢不再继续逗他。

“噢,我想起来了,你说的是内阁大学士的公子吧?”

“对对对,就是他!”

薛莫景得意的朝其他人扬了扬眉毛,好似在说:看吧!我没有撒谎哦!

薛太师等人没有和他争辩,而是齐齐看向温浮欢。

“其实不止是吕公子,赵尚书府的宴会上,还有不少朝廷官员!往日里瞧着倒不像是多有交情的人,没想到私下里这么有来往!”

薛太师听出了她的言外之意,眉头不觉微微皱起。

“秋闱取士虽说有礼部主持,但拟定为进士的考生的答卷均是由翰林院学士、太傅以及父亲分别审阅过,且不说旁人,就父亲而言,定是不会徇私的!”薛莫寒沉吟道。

继而抬头看向薛太师。

“父亲,这前三甲该是实至名归的吧?”

薛太师捋了捋下巴上的短须,神情严肃的道:“前三甲的文章,我与秦大人细细看过数遍,的确都是出类拔萃之作,尤其是其中一篇写治世之经论的文章,见解独特、文采斐然,观其文便可窥其人,定是心胸宽广的有识之士,这样的人若能入朝为官,当真是朝廷之幸,琉安之幸啊!”

提及那篇文章,他忍不住诸多感慨。

薛莫寒心下思虑片刻,还未及问出口,便被薛太师看穿了想法。

“只可惜,为了防止审阅之人徇私,我们所看的答卷一律隐去了考生姓名,所以并不能具体知道,究竟是谁写了那篇文章,不过如今看来,定是前三甲的其中之一了!”

“贺景宣、冯子邱和吕容成……父亲觉得最有可能是谁呢?”薛莫寒问道。

温浮欢也十分好奇,能让薛太师这般称赞的人,究竟会是谁?

“不管是谁,反正不可能是吕容成!他就是一个狗屁不通的东西,哪里会写什么文章啊?”薛莫景斩钉截铁道。

“景儿!”

薛夫人扯了一下薛莫景,摇头示意道:“你就不能少说两句?”

“哼!”

薛莫景轻哼了一声,别过脸去。

他一旦认定了什么事,旁人轻易改不了他的看法,薛太师索性不与他计较,凝神思考了半晌,道:“这个……不能妄下定论!”

他虽然不了解这三个人,但和他们的父兄亲族同在朝廷为官,多少也听说过他们的名字。

冯子邱是冯太傅的嫡孙,世代书香,自己也是饱读诗书之人,能在秋闱中脱颖而出并不奇怪。

薛太师曾经见过贺景宣一面,印象中是个苍白瘦弱的男子,言行举止倒还得体有礼,至于文才如何,却未有机会领教一二。

而吕容成……

他倒是真如薛莫景所言,是一个花名在外的人。

薛太师虽然嘴上斥责薛莫景口不择言,但心里多少还是信了他说的话,不禁对吕容成能挤进前三甲,存了些许怀疑。

然而这种毫无根据,全凭自己猜测的话,却只能在心底想想,是万不能说出口的!

瞧薛太师脸上的神色,温浮欢便多少猜到了他心底的疑虑——这次秋闱背后,只怕是暗藏玄机。

用过午膳,她回房小憩了片刻。

心里惦念着秋闱的事,没能睡得很踏实,只一盏茶的功夫便醒了过来,唤了柳儿来替她梳妆收拾,然后便出了门。

她去街市上找到沈星竹经常摆字画摊的地方,没有看到他的身影。

询问旁边的小贩,才知道沈星竹已经连着两日没出摊了!

“他该不会是知道自己名落孙山,怕小姐向他索要那一百两纹银,干脆一声不吭的不告而别了吧?要真是这样,我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