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回 死仲谋 (第1/2页)

战场上有所伤亡,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如果只是缺胳膊少腿,那也可以说是运气极好的了。

但如果这种事情换到君主身上,那问题就大了。

孙权因为自己一意孤行,终于落下了恶果,以为自己年轻有勇力,却没想到反而被王朗砍下了一只左手。若不是众军冒死上前营救,只怕孙权已经被王朗就地斩杀了。

但就算留下了一条小命,孙权的状况也不容乐观,毕竟在这种医疗条件极其差的东汉年间,被砍下一只手六成都会失血过多而死,剩下四成有九成会因为事后的感染而死。

毕竟这年代没有抗生素,也没有一个叫做瓦克斯曼的男人。

“孙将军虽救回及时,但如今依旧无比危险,需得早做准备……”

医工颇为忐忑的朝守在营帐外的众人说道,毕竟他只是尽自己所能去救孙权,如果没有救活,万一这些人发难怎么办?所以让他们早做准备,也是为了自己的性命着想。

周瑜等人颇为理解,毕竟人各有命,不可强求,便让医工继续进去医治,自己则是带着麾下黄盖、韩当、吕范、凌操、周泰等大将下去商议后事了。

毕竟这种事情,还是要早做准备了。

众人以为然,便各自道军帐之中,但周瑜却渐渐脱离了队伍,朝着身旁的亲信说了些什么,那人应了一声,便下去了。

周瑜忙到帐中,见黄盖韩当二人将中间的位置让给了自己,他们则是坐到了一旁。周瑜理会得,他们是想让自己来领导此次会议。

周瑜在江东一年时间,才智使程普、黄盖、韩当等一干老臣颇为服气,有些事情甚至经验比他们都老道。而最主要的一点……周瑜是孙策的义兄弟。

孙权一死,孙策就能名正言顺的入主江东了。

“之前没让主公处死德谋的家眷,如今看来简直正确无比,不然到时候如何向德谋交代?”

黄盖吐了口气,似乎很是放松,反而对孙权的危险并不感到担忧。或许他早就该意料到,孙权如此多疑、优柔寡断之人,是难以成为一名雄主的。

一干老臣纷纷点头,仿佛对于孙权的生死置若罔闻;而一旁的吕范、凌操等新晋臣子,似乎心有不满,表情严肃。

“诸位老将军切莫说出如此话来,而今主公生死未卜,我等在此议论今后乃分内之事;不过若是如此来说主公,只怕有些不妥吧!”

周瑜微微一笑,既不得罪老臣,也不得罪新人。

“江东不可一日无主,伯符如今正巧驻扎在豫章,也得到了德谋的认可;若主公真有一个三长两短,我等便将他迎回吴郡,令他做江东之主吧!”黄盖如此说道。

“某亦有此意。”韩当附和道。

哪知凌操忽然说道:“不可!孙策乃弑父杀君之人,将之迎回江东,岂不败坏我江东英豪的名声?此事不妥!”

“弑父杀君,不过片面之词罢了……”周瑜面色忽然严肃,似乎不容他人诋毁孙策,“仅凭一柄专人打造的雕翎箭便认定其为凶手,未免太过愚昧;据说当时有一个名为吕公的偏将也是替孙策拿过箭袋,之后便消失无踪,为何无人查起此事?”

“很明显,因为当初孙策与孙坚交恶,所有人都理所当然的给他扣上了弑父杀君的帽子;真相什么的并不重要,只要有人背锅,那便成功了。而且黄老将军等人几乎绝口不谈此事,难道无有蹊跷吗?”

“这……”

凌操等人欲言又止,随即看着黄盖韩当二人,二人轻叹了口气,说道:“虽我等不知杀文台之人是谁,但伯符,应当是无辜的……”

“何以见得?”

“当年伯符以文台古锭刀起誓,若他受冤,则古锭刀染上他的鲜血;后来他以刃划掌心,古锭刀并未沾染任何鲜血,以天证,便足以证明其清白。”

“不可排除偶然情况……”吕范摇头道。

“汝等识孙策否?”韩当忽然起身怒道,“汝等未见孙策一面,却在此间侃侃而谈!不过听信了片面之词罢了,为何却如同自己亲眼见到孙策杀父?”

凌操、吕范二人不敢言语,毕竟面对这些老臣的怒火,他们只能选择躲避,而不是与之争论。

“罢了,诸位都别吵了!”周瑜喝止道,“主公若真的有个三长两短,莫不是立文台将军三子孙翊?诸位莫忘了,这位三公子如今才十二岁,如何担当江东大任?孙贲将军又非文台将军亲子,若诸位还有除了孙策的第二人选?”

说实话,这些人在这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