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回 密谋 (第1/2页)

夷陵,江陵西线的第一隘口,以低洼沼泽为多,是天然的屏障。就在一年以前,刘备与孙策大战于此,最终导致了孙策入荆南的战略成功。

当然,如果没有荀罡偷偷的将江陵拿下,孙策的这次白衣渡江可谓完美。

荀罡万万没有想到,曹操来到江陵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巩固西方防线,而这个防线的主将正是自己!而曹操则是掠去了自己大部分人才,在荆州安下了根,大有鸠占鹊巢的意思。

如今荀罡手下只有徐庶、陆逊以及李严,兵马大打折扣,只留得一万在手中。其余的兵马、人才全都落入了曹操的魔掌。

荀罡明白,虽说西线防线非自己镇守不可,但曹操最害怕的还是自己突然叛变,与孙策一同夹击自己。

不过好在荀罡早有打算,在曹操到江陵之前便将马超、甘宁两员大将及其手下兵马全数撤了出去;一人屯扎于深山之中,一人飘摇于江河之上,只听从自己的命令。

再者,江夏守将陈到、襄阳守将高顺二人是只听从荀罡的调遣,就算曹操换了守将,但真正的军权却一直牢握在自己的手中。

不过这些已经无所谓了,荀罡似乎已经摸清了历史的规律,就算你再强,只要历史潮流上你需要输,那你就必输无疑。

之前的猇亭之战就是这个道理,孙策劳师远征,兵马疲弊,粮草不济,却依旧大破刘备。如今这赤壁之战也是这个道理。

荀罡似乎已经看见了,曹操被烧的丢盔弃甲,狼狈逃窜的情景了。

不过看见曹操吃亏可不是荀罡的目标,这可是将曹操杀死的绝佳机会。只要曹**去,未立继承人的魏国必然陷入动荡,诸位公子必将自相残杀,那时便是荀罡起兵的良机!

为了这一天荀罡已经等待十多年了,不是所有人能够坚持十多年而不忘初心的,或许这十多年足以磨灭荀罡的心智。但现在正是荀罡内心最燥热的时候,他岂会放掉这么个机会?

华容道不是让曹操跑了吗?那自己就让曹操殒命于华容道!

不过此事说来尚早,双方屯扎于长江两岸,不知何时才会开始真正的决战;而荀罡此刻被孤立在夷陵,仿佛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如果私自带兵离去,怕是会引人怀疑的吧……

荀罡坐在大帐里陷入了两难,忽见徐庶在帐外调遣兵马布阵,便连忙叫他进帐来说话。

“元直,你对此战有何看法?”

荀罡自然说的是孙策与曹操的决战。徐庶思量了片刻,说道:“曹操手握二十五万大军,而孙策不过他手中的零头;不过江东善水战,曹操兵马不谙船桨,依我来看战况未知也!”

“我欲杀曹操,如此可是良机?”

二人早是莫逆之交,所以荀罡的打算徐庶早就知晓,不过当他得知要在此处对曹操下手之后还是吃了一惊。

徐庶忧虑道:“若曹操战败,此事未尝不可;然主公在此地,如何接近曹操?况高、陈二将如今身不由己,何人可暗杀曹操?”

“谁说我要暗杀的?我要名正言顺的将他杀掉!”

徐庶明显慌了:“这……主公,纵然我等早有起事准备,但怎可冠冕堂皇的做出如此不忠之举?后世会如何评价主公?天下会如何看待主公?主公三思啊!”

荀罡轻笑一声道:“我又没说要我自己动手……”

徐庶先是愣了一愣,忽然恍然大悟,惊喜道:“主公是说让马超……”

“嘘……”

徐庶连忙噤声,手上却不断的夸赞着荀罡;没想到荀罡之前让马超屯兵深山,早有今日的意图!

“不过曹操败势未现,若大破孙策该当如何?”

荀罡道:“我且问你,曹操手握二十五万兵马,若欲渡江需得多少船只?”

徐庶算了算道:“换作正规军舰,需得楼船三十艘,艋艟五百架左右。”

“如此大量的船只,若是遇上火攻该当如何?”

徐庶明白了他的意思,却是不住的摇头:“遇火自焚罢了,不过如此大量的船只,孙策如何能尽数焚毁?只需将着火船只开出大营,其余船只自然保全。再者,孙策如欲放火,如何可让放火船只接近楼船?火攻不可取!”

“此法甚易,阁下所忧虑多也!”

陆逊不知何时出现在了门口,清秀的面庞上带着自信的笑容,青盔白甲显得精神非凡。

“伯言你说容易的紧,是何道理?”

徐庶颇为不解的看着陆逊,却发现陆逊与荀罡相视一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