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部分 (第1/4页)

石韬叹道:“我终于明白你为什么会瘦成这样了,得主如此,怎能不拼命。”

孔明道:“是啊,我已经五十岁了,我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几年,我想早日平定天下,令四海升平,百姓安居,发报陛下和先帝重恩,广元,留下来,帮帮我,好么?”

看着孔明那双真挚的眼睛,石韬不自觉的点了点头。

孔明大笑,手指北方:“得广元之助,我放心多了。老天如果宽待我,给我五年时间,我就可以统一天下,给我十年时间,我就可以建一个富强的季汉,那时我就算是死,也对得起先帝了。”

“孔明,你本参透死之人,何以如此执著。”石韬笑着,却流下泪来。“莫说这些话,我心里难过。”

“那就说开心的,将在本月得到邺城,期年之内,平定冀州,不出百日,我让你看曹真之乎!”

话未说完,河北一只地发白的信鸽展开双翅,扑拉拉的飞落下来。不多时,负责传信的兵丁将书信呈上。

“丞相,邺城来信。”

孔明点头,轻轻展开,不由手就是一抖:“曹真提前发现了邺城之变!”

石韬却没有任何吃惊:“虽然曹魏没人能与你相比,但也并不都是傻子,发现子也没什么奇怪。”

“不错。看样子是我把事情想的太圆满了。以我高绝世人的智慧,当然希望每战自己都能不份分毫,而敌人尽在……之中。你以为我是那等凭运气乱冲锋地人么?”孔……面前,根本不知道谦虚二字如何来写,“不过这样也好,不经磨练,不成大器,陛下也早让我少管些事,让手下尽情发挥去。那就让我看看,傅嘏得了我数年传授,能否成为伯约这样独挡一面的人才,毕竟,益德,子龙都和我一样上了年岁,以后还要靠他们。”

石韬一笑:“说点旁的吧,听说你二儿子思远如今也三岁了,这孩子如何?”

孔明笑起来:“瞻儿还算聪明,不过还比不了我的长子乔,眼下乔儿也算季汉年轻一代的大将了。想一想,的确季汉从没有过这么多出色的年轻人,为着他们,我也该再努力把子力气,让季汉进一步强大起来。”……

《三国志》评论说:“当年文帝,明帝期间,才能智士层出不穷,其中最为出色的人,分别是王粲,卫凯,刘劭,刘工共和傅嘏。

无论从哪方面说,在这个时代,卫凯和傅嘏,都是最为杰出的人才之一。与他们并称的几个人,大都是长于治学。或品行出众。廉洁处律。而卫凯和傅嘏,却更精于治国,更善于军政事务。在历史上,卫凯死时,谥日“敬”,这与曾立下大功地荀+荀攸两人相同,而傅嘏则谥日:“无”,在曹魏更是只有曹真等几个太尉,大将军。大司马这样的三军总司令才获得过。

眼睛,这两下人被逼上了绝路,荀缉用其无比敏况的直觉,不要性命地突然发动攻击,使得邺城只能在魏军没有完全绝粮的情况下,直接面对曹魏的全军地攻击。

这样的攻击力度之大,是可以想见地,就象野兽临死前反扑,肯定会伤到人,而且,自己还无法逃开,卫凯与傅嘏略一商议,由卫凯负责邺城中的事务,看管曹魏众人,提供兵器粮草,不去城头,虽然弃暗明,他也无颜见日同袍,傅嘏没在曹魏做过官,自然没这等心病。他负责守城之事。

两人商议好,立即行动起来。

城中的百官被全部集中关押起来,盔甲鲜明手执坚盾利弩的士兵将手无雨铁的文官们重得包围,只要丝毫的异动就格杀无论。

城中地面姓被告知,大汉已经光复冀全增,曹真已经败亡,百万季汉大军下在向邺城奔来。所有从等不得上街,否则以逆贼论处。

城中原来地兵丁们被打散分组,与牢中地犯人们一起用来守城,而一些铁硬份子被杀,动向不明的被被打入了空出来的牢房,重重看管起来。

武库被打开了,数不清的兵器,守城器具被运上了城头。所有的人都在紧张的心乱着。

傅嘏亲自来检看过武库,这里不愧是曹魏的都城,各武各样的武器一捆又一捆堆满了庞大的仓库,他在季汉也算见多识广了,但还是被这里的一切惊呆了,自曹操起三代所造地军械都堆在这里,捆绑的整整齐齐,那些刀,剑都用稻草密实地包裹起来,随便拆开一把,黑色的锋刃寒光闪闪,保养得非常好,虽然比不上白耳精兵那样豪华的采用蒲元大师的作品,但这些军器也绝不比虎步营的差,在这个时代,作战激烈的时候,一把好刀也往往用不了几场战斗就会损坏,而没有充足补充的士兵就只能用拳头和牙齿对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