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2/4页)

克打造成陆地巡洋舰,为坦克装备了复数的火炮和机枪,以期获得全角度射界,无火力死角。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英国坦克在车体两侧对称布置火力,这种思路的进一步发展就是多炮塔坦克。

然而这样的设计显然会导致坦克乘员数量的增加。毕竟每一门武器都需要专人操作。这样会造成车内空间拥挤,乘员环境恶劣。这些都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大量的乘员和武器堆积在一辆坦克上的导致的体积和重量的增加带来的行驶速度慢,机械可靠性差,成本上升以及装甲薄弱。

更过分的是付出这样的代价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坦克的作战能力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是下降的。

一辆坦克并不会因为你有两门火炮4挺机枪就会比只有1门火炮1挺机枪的更强,体积更小机动性更高的坦克反而更容易生存。

“武器部分先不去考虑,行走效果如何?先让这玩意动起来我看看。”约亨决定先不打击施利芬的积极性了。先看看这玩意的行驶能力如何。不过看看这玩意的行走部分的结构,约亨就不是很抱希望。

果不其然,这个铁盒子的的行驶表演实在难以让约亨满意,安装的80马力的汽油机提供的动力倒是还算充足,但是这个时候充足的动力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没有武装的铁盒子重量只有10吨,因此80马力的动力让这玩意倒是能开出9千米每小时的速度。

这速度看上去并不算快,但是在坑坑洼洼的试验场里就显得有些够呛了,与车体刚性连接的负重轮没有一丝缓冲的效果,看着这玩意在场地上颠来颠去,可以想象里面的乘员的感受,估计胃都要颠出来了。

这还不算完,在这个铁盒子跨过了1。2米的堑壕,正当施利芬满意的看着堑壕并不能阻挡这个移动堡垒的时候,尴尬的事情出现了,一道高度不到半米的台阶挡住了这玩意的去路,水泥制成的台阶和金属制成的履带相互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

然而尽管铁盒子在台阶前左摇右晃,然而就是上不去,这一幕让约亨一下子想起了可笑,而且大名鼎鼎的反坦克水泥墩。

在卡了半天后,只听喀拉一声,右侧的履带就断裂脱落开来,这个铁盒子就立刻趴了窝。

看到这一幕施利芬的脸一下子就垮了下来,这种高度的落差都上不去还谈什么越过敌人的防线啊,现在德过陆军修筑的堑壕的胸墙的高度都不止一米啊。

在旁边等候着的维修人员立刻带着各种工具冲了上去,七手八脚的开始换履带,车内的4名乘员也匆匆忙忙的爬出来开始帮忙。

“把驾驶员给我叫过来。”约亨淡淡的说到,脸色平静,但是一旁的陪同人员却全都提醒吊胆,生怕陛下发火,而施利芬则担心这样不成功的演示让约亨一口砍了这个项目,脸黑的都像锅底一样了。

被叫过来的驾驶员慌慌张张的跑到约亨面前向皇帝陛下行了个礼,直起身来以后一脸的忐忑不安,约亨伸出手去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问打:“我刚才看到你是从车顶爬出来的,想要进入车内是不是只有这一个进出口。”

“是的,陛下,装甲车因为正面和侧面都安装了装甲,后部安装了发动机。因此只有顶部有舱口可以进出。”年轻的驾驶员立刻回答到。

“那么在这个装甲车被击毁后,是不是也只能从顶部的舱口爬出来?然后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下成为靶子?”约亨回过头来向着试验场的技术人员问到。

“陛下,这辆装甲车的前部和左右都有5…15毫米厚的钢板,因此不会被……”

“我没问这辆装甲车能抵挡怎样的攻击,我只问被击毁时是不是必须从顶部才能离开车辆?”约亨没好气的打断了对方的回答。

“是……是的,陛下。”被打断了的技术人员胆颤心惊的回答到。

“你们难道就没想过在车底开一个舱门。必要时从让人员从车底爬出去吗?这样整个车体都能为乘员逃生提供掩护,这个设计给我记下来。”约亨说完后就不理会那些技术人员继续向驾驶员询问到:“刚才我看到装甲车在转向时是先停下来后再转向,应该是一侧履带停止转动,另一侧继续行驶利用差速进行转向吧,不过为什么不能在行驶中转向?”

对于这一点约亨觉得已经是有所进步了,因为历史上的早期坦克因为人不认为差速转向并不靠谱,因此要在车辆尾部装上转向轮,德国人现在已经开始利用差速转向已经是一大进步了,但是不能在行驶中转向同样是个大问题。这意味着必须停车,不仅不方便,而且很容易成为靶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