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 (第2/4页)

人数达到了8万人,因此尼古拉二世出于安全和眼不见心不烦的考量,已经移居到圣彼得堡南部的皇村。

对于罢工这种在尼古拉二世看来是对社会的安定团结进行破坏的大逆不道行为,尤其是在战争期间,正是在现在这个需要每一个人都认真工作,为俄罗斯帝国奉献力量的时候。因此,在此前一直对战争开始后就有一大堆“破坏分子”在和自己的统治作对的情况下,罢工行为被尼古拉二世认定为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组织的对俄罗斯帝国的破坏,尼古拉二世下令迅速镇压。

在冬宫广场上的集会示威人数不断增加,二十万名抗议者和冬宫卫队相互对峙的情况下,卫队试图驱散人群无效后,对着这些拿着圣像、沙皇画像,唱着圣诗与赞歌的普通民众开枪了。民众在惊慌中逃亡而争相推挤,发生了踩踏事件,造成至少1000人伤亡的悲剧,盖庞神父也在混乱中身亡。

这个被称为“星期日惨案”的流血事件引发了波及全俄国的反抗浪潮,原本对沙皇还有着幻想和期望,将其称之为“我们的小爸爸”的俄国底层劳动者和平抗争的愿望破灭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俄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全国性大规模罢工。

遍布各地的罢工活动又逐步升级,和前来镇压的军警进行对抗的斗争很快演变成暴动,作为报复,反抗者选择了刺杀这种激烈的手段,芬兰总督博布里科夫、内政部长普列维遭到刺杀,甚至尼古拉二世的叔叔谢尔盖大公也在莫斯科命丧于革命党的炸弹袭击。

俄国革命爆发了。

而尼古拉二世所面临的动荡比历史上更严重,当初被约亨卖了的加利西亚和布科维纳的波兰人,被俄国驻军的塞尔维亚人也同样加入了反对俄国统治的大潮中去。

接连不断的反抗严重影响了俄国的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这一刻,沙皇的宝座岌岌可危。(未完待续。。)

第292章 充满“亲情”的交谈

“很感激您的到来,舅舅。頂点小说,”约亨的舅舅,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从伦敦赶到柏林来参加自己姐夫特烈三世的葬礼,在葬礼后,一直忙碌的约亨终于有时间和自己的舅舅坐下来聊聊了:“母亲在这个时候有亲人陪伴在身边是对她莫大的支持。”

“对于腓特烈的去世,我感到很难过,约亨。”爱德华七世面色和蔼的慰问着自己姐姐的儿子:“听到你说他离开的很安详,这让我很欣慰。不过倒是你,约亨,你现在的脸色很不好,要注意休息,不要让你的母亲在受到刺激了,她现在没有再为你担惊受怕的精神了。”

“是,舅舅,我会注意的。”约亨点头接受了爱德华七世的告诫。

“你母亲年纪大了,腓特烈的去世对她的伤害是巨大的,现在她需要的是转换心情,不要让她老是沉浸在对腓特烈的怀念中,这对她的身体没有好处,我是希望她不要老呆在柏林,多出去走走,来伦敦住上一段时间也好。”爱德华七世略带担忧的说到。

“谢谢,舅舅,我会劝说母亲的,会伦敦住上一段时间的确是个好主意。”约亨点了点头。但是看着眼前慈祥的说着关怀的言语的人,约亨感到十分的不真实。

这是那个刚刚访问了法国,试图打造英法协约的爱德华七世吗?这是那个和法国签订了秘密协定把德国给卖了的英国国王吗?一股荒谬感在约亨的心头升起,但是很快又被理智压了下去。

很显然,自己的这位舅舅不可能只是来关心关心自己的,无论因为什么原因让各国的首脑聚在一起,但是只要大家碰面了,那就不可能不谈政治问题。自己真要是沉浸在所谓的亲情里那么就是傻瓜了,自己的这位舅舅可是有着一流的感染力的,自己要是不清醒一点搞不好就会被带进沟里。

果不其然,爱德华七世看似很随意的开口说到:“腓特烈的葬礼,尼奇没有亲自来?”

约亨精神一凛,暗道:果然来了。从俄国作为切入点吗?随即点了点头:“俄国现在正处于战争状态,俄国在远东的局势不是很顺利,尼奇是俄国的支柱,他现在脱不开身。这次他派来的特使带来了他的亲笔信,表示了最深刻的歉意,希望可以得到谅解。”

约亨小心的应对着,将自己晚辈的姿态做的非常到位,一方面不希望让爱德华七世抓住机会借题发挥,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强调双方的亲戚关系。让爱德华七世无法十分直接的试探自己的态度。

爱德华七世闻言笑了笑,说到:“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有些奇怪,尼奇是个很懂礼数的年轻人,现在这么重要的事情都不能亲自前来,看来俄国在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