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 (第2/4页)

陆军要同时应付法俄两国,不扩军就已经难以忍受了,现在要把常备作战力量派出去近四分之一这简直是要了施利芬的命。

对于这个问题约亨还真没办法好劝。开玩笑,德国不是周围没敌人的灯塔国。能安安心心的派10万陆军去菲律宾,然后再慢悠悠的打上3年,而之后的收尾工作更是到1906年才完全结束。

但是不派还不行,西班牙人在菲律宾有超过4万军队,打到现在也没见菲律宾彻底安定下来,德国陆军就在再能打,5万军队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起什么作用的。

“参谋长阁下,您说的的确十分重要。但是如果不派重兵前往菲律宾,那么我们可能就要面临长时间和菲律宾人纠缠的不利现状,这点我想您也能够理解。要解决菲律宾问题,只派3~4个师是没法在短时间内结束的。

现在帝国并没有战争的威胁,所以……”约亨没办法向对卡普里维那样摆事实讲道理,只能把自己的困难摆给施利芬看,现在就这么个情况,大佬你自己给想个办法吧。

不过约亨的话被施利芬断然拒绝:“殿下,我能够理解菲律宾的重要性,但是帝国的安全比菲律宾问题更重要。帝国现在的确没有战争威胁,但是我们在菲律宾的战争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结束的,我们不能冒着帝国四分之一的常备军力处于一旦帝国发生战争却抽调不回的危险状况下。

当然。如果宰相阁下同意陆军再组建6个师的话,倒是可以先将部队派往菲律宾。”施利芬慢悠悠的开口提出自己的要求。

这些卡普里维炸了毛:“绝对不行!要支撑8个师在海外作战就已经让帝国财政吃紧了!还要继续扩军?这绝不可能!我不会同意,内阁不会同意,国会也不会同意!”

“殿下,那请恕我无能为力了。”施利芬一脸这不是我的错的表情向约亨道歉到。

“殿下,如果总参谋长认为如果不扩军就不能往远东大规模增兵的话,那么我们也没办法了。”虽然被施利芬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的态度气得不轻,不过卡普里维倒也愿意借坡下驴,你把皮球踢给我。那我也踢回去就是了。

这两个人一开始踢皮球,这事还真办不成了。这怎么办?

这个时候腓特烈三世开口了。也算自己的宰相、总参谋长和儿子一个台阶下:“要不我们折中一下,增兵3个师如何。加上原本就在菲律宾的1个陆军师和一个海军陆战队师,这样也有5个师的兵力了,这样如何?”

皇帝都这么说了,卡普里维和施利芬都表示同意,卡普里维表示财政可以挤一挤,施利芬也表示军队可以累一累,但是约亨却依然在思索。

作为有着光荣的陆军传统的霍亨佐伦家族的继承人,约亨绝对是个异类。他对陆军的了解真的只是皮毛,也许懂点装备,也许懂点战略,但是你要真给他一个师,打起仗来估计一天内就能给你败家掉。

所以他只能靠历史上的一些数据来对比,美国人在菲律宾不计算之后的零零散散的收尾,正式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持续了3年,出动兵力11万人,死亡四千余人,受伤接近3万人,伤亡比例接近30%。

就算美国陆军是一群废柴,但是德国人只投入美国陆军一半的兵力能打成什么样子也还真是不太好说。

因此最少要投入和历史上和美国人一样的兵力成了约亨的思维认知里的一种定式。也许这种定式不一定对,但是最起码不会有更坏的结果。

所以无论如何都要让卡普里维和施利芬同意自己的计划,要怎么做?一个是不扩军不出兵,一个是要扩军不给钱,怎样能即扩军又不给钱?

突然一个例子在约亨的脑海里一闪而过,约亨满面笑意的抬起头来对施利芬说到:“总参谋长阁下,如果让陆军规模增加一倍的话,您应该能支持向菲律宾增加6个师的计划了吧?”(未完待续)

ps:这一章总算是写完了,不过22号那章估计是真来不及了,先请假吧,能补上最好,补不上大家就见谅吧

第184章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摊子破事

尽管心中十分恼怒,但是面对打着欢迎的旗号驶过来的德国远东舰队,乔治?杜威也只能老老实实的降半旗致敬,然后鸣礼炮还礼,没办法,自己不能打也不敢打。

作为一名参加过南北战争的老海军,乔治?杜威经验丰富且有着强烈的进取心,要不是他的组织和策动,用2个月的时间为这次出航做准备,搞不好亚洲分舰队根本就连菲律宾海域都不用来了。

但是,虽然自己的舰队还未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