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部分 (第2/4页)

,但是显然把约亨父子二人烦的不行,和平的时光就在这样一点点的悄悄流逝。

“看来这次的行程不会太过轻松。”1910年5月10日。当约亨再一次踏上伦敦的土地的时候,看到的景象和他几年前来的时候完全不同:“我的舅舅即使去世了也还是让我十分不自在啊。”

1910年5月6日,爱德华七世还是没有挡住命运的车轮,蒙上帝的召唤前往了天堂。作为外甥的约亨前往伦敦参加葬礼。但是和当年来参加外祖母的葬礼时所享受到的待遇截然不同,这一次德意志皇帝的到来没有受到英国人民众的欢迎。虽然倒是没有人冲出来向自己扔鞋子。但是所有人的冷眼旁观让约亨感受得到这个国家对自己的敌视。

不同于维多利亚女王的低调,爱德华七世的葬礼极为隆重,10位君主4位皇储以及40多人的各国王室的到场让葬礼规格空前庞大。

虽然对于约亨这位德意志皇帝英国皇室依然给予了极高的礼遇,在跟随着爱德华的灵车队伍中,约亨骑着马伴随在刚登基的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右边,两人齐头并进,但是英国皇室却不像之前来的时候那样把自己当成亲戚来看待了。

原本就对德国没有什么好感的舅妈就一直没给自己什么好脸色。历史上威廉二世自降身价下马推开侍从亲自给新寡的舅妈开车门,结果这位舅妈偏偏从马车另一边自己开门下了车。丢下马车另一端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的外甥皇帝扬长而去,闹得威廉二世好不尴尬,约亨自然也不会去触这个霉头。

但是原本还算能够相处的爱德华七世的几个子女也都没有对约亨这个表兄弟透露出一点点亲近。充分让约亨感受到了英德两国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可能修复的现实。

这种疏离和对抗不可避免的也感染着其他前来参加葬礼的欧洲王室贵族们,这些王室贵族同样大部分都是亲戚,但是约他们也不可避免的因为阵营的划分而出现了明显的隔离。

这些君主中除了德国坚定的盟友,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国王斐迪南以及自己本身也是霍亨佐伦家族成员的罗马尼亚王储费迪南,以及儿子是约亨妹夫的希腊国王乔治一世对约亨还算亲切外,其他君主或多或少的向新任英国国王乔治五世表明态度。

当然。这些君主们不会真的将德意志皇帝晾在一边,而且现在表明的态度也不代表未来的战争中他们就会真的如此站队。实力不足选择中立,或者因为考量倒戈相向的人都是存在的。就比如现在认为需要获得俄国支持而向前来参加葬礼的俄国代表。尼古拉二世的弟弟米哈伊尔大公身边凑的保加利亚国王费迪南德,以及现在站在自己身边的罗马尼亚王储费迪南。

但是这种倾向和态度让原本应该是一个共叙亲情缅怀逝者的场合充满了政治的气味,立场不同的君主们虽然虚情假意的相互应酬着,但是约亨明显能感受一个对抗的漩涡。

在这种情况下,漩涡中心的两位君主进行了一次毫无营养的相互试探。

“乔治,请节哀,爱德华舅舅的离去我们都很难过。”约亨向着自己的表兄,刚登基的英国国王乔治五世虚情假意的安慰到。

“谢谢,约亨,维多利亚姑妈的身体现在怎么样了。”乔治五世问到。

“很不好,现在只能卧床休养。”约亨遗憾的摇了摇头:“母亲现在的身体状况让我十分担心,舅舅离去这件事情让母亲十分悲伤。”

“希望维多利亚姑妈的身体能够健康起来。”乔治五世说到,看上去十分诚恳:“我如果能抽出时间的话希望可以前往柏林探望一下。”

“那真是太好了,母亲现在除了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以外很难再看到其他亲人了。如果乔治你能够前往探望的话母亲一定会很高兴。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不就是希望父母能高高兴兴、健健康康吗?”约亨同样十分诚恳的邀请到:“所以乔治你能来柏林那真是太好了。”

“约亨你说的对,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也没有别的什么奢求了,你放心,我一定会去柏林看望维多利亚姑妈的。”乔治五世点头应允到。

虽然对话看上去像是充满了亲情,但是约亨明白,现在的英德关系已经不是依靠亲情的纽带就能够维系了,乔治五世也应该十分清楚,因此两人的对话决口不谈政治。充满亲情的对话也成了一种试探,这种试探不过是在向对方传达出一个信号:现在我还不准备撕破脸皮。

这点大家都明白。

而这次只谈亲情不谈政治的相互试探也同时在传达另一个信号:我并不准备让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