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 (第1/4页)

此事干系重大,关乎数十上百万突厥人,以及整个北方边疆的安宁,所以大唐君臣不敢疏忽。只能首先考虑糟糕后果。

“程知节呢?确定阿史那结社率逃出了萧关?”沉默片刻,李世民开口询问。

“回陛下,刑部和兵部的追踪高手都这般推测……虽说是推测。但十之**。”程知节道:“一旦出了萧关,便不好围捕了,臣已经通知灵州刺史和驻军,但估计捕获的希望不大……臣无能,请陛下恕罪。”

末尾之时,程处默顿了顿,低声请罪。虽说怪不得自己头上来。但皇帝盛怒之下,该有的姿态还是要有的。

“不怪你!”李世民摆摆手,说道:“说说吧。现在该怎么办?”

提及此事,众人相互看看对方,都谨慎地没有先开口,不是因为他们不明白皇帝的意思。而是因为事关重大。必须谨言慎行。

“怎么?都不说话吗?”李世民叹道:“先不管阿史那结社率,说说突利的儿子怎么处置吧?”

房玄龄低声道:“陛下,贺罗鹘声称是被阿史那结社率劫持而去,现在还喊冤呢?”

“他真是冤枉的?”李世民眉头一皱,似乎不大相信。

“冤枉与否不好定论,但被挟持确有其事……”房玄龄小心措辞道;“毕竟陛下待他颇厚,他没道理……而且也有证据表明,阿史那结社率对突利多有怨怼。有劫持之举。”

李世民问道:“这么说,玄龄的意思是从轻处置贺罗鹘?”

“陛下。事出突然,阿史那结社率行刺固然十恶不赦,但并非多有的突厥人都有不臣之心,如今近在长安,远在草原的突厥人都因此事而人心惶惶。”

房玄龄道:“这个时候,若是严惩,突厥人必定更加惶惶不安,不安便容易出乱子啊!尤其是突利在突厥人中多有声望地位,他的儿子若是……突厥人难免会有兔死狗烹的感觉,到时候反而……请陛下三思。”

“辅机,你怎么看?”

“房相之言甚有道理,请陛下三思。”长孙无忌听到李世民的询问,当即附和。

最有智慧,最信任的两位大臣言辞一致,李世民也便没有什么好犹豫的,轻轻点头道:“说得有道理,也罢,突利当年毕竟有功于大唐,他的儿子又非故意行刺,便从轻处置吧!”

沉吟片刻,李世民续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发配岭南吧!”

这……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心中一叹,却也没说什么,隋唐时的岭南多是烟瘴之地,发配到那边是仅次于问斩的刑罚,也算是重处了。

但不管怎么说,至少保住了性命,也算对得起突利可汗了,但突厥人会怎么想,可就真不好说了……

“怎么?你们觉得不妥?”李世民似乎看出了两位重臣的迟疑。

“没有,陛下的处置很妥当,不过……”

一个转折词,彻底出卖了长孙无忌的心思,李世民一个白眼,问道:“不过怎样?”

“陛下,臣以为此番突厥人行刺,罪大恶极,但处置的时候也需要慎重,不能一味打压,需要恩威并施。”

“你说说,怎么个恩威法?”

“重处一些人,也要恩赏一些人,这样或许妥当些,毕竟塞北诸州县设立日久,突厥人尚未归化,短时间难以归心大唐。”

长孙无忌道:“所以朝堂少不得需要依仗一些突厥部族首领,来掌控牧民。”

李世民点头道:“那是自然,要不朕怎么会舍得将亲妹妹嫁给执失思力?”

房玄龄道:“陛下,此举也是为了防备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恐怖是个安分之人,趁着颉利败亡,趁机侵占了不少突厥故地,而今实力强劲,不得不防啊!”

“夷男……一个个都是狼子野心。”提及此人,李世民似乎有些恼怒。

“没错,但陛下……我大唐自愈东边突厥决战后,连续多年亏空,西边又与吐谷浑开战,所以薛延陀少不得以怀柔为主。”

房玄龄道:“我大唐边军虽也有防守,但耗费巨大……然而其实……如果突厥人还在的话的,薛延陀与大唐之间还有一道屏障,边防会轻松许多的。”

“玄龄的意思是,让突厥人再次坐大?”李世民算是听明白了,但有些不确信,或者说好奇。

“在大唐的看护下长大,只需起到牵涉薛延陀的作用即可,不能威胁到大唐,养虎遗患的事情咱不做。”

房玄龄道:“毕竟草原上有那么多突厥人,让他们凭白闲置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