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 (第1/4页)

“那是一大笔的嫁妆,婆婆说她从私房拿出一千两银子,还有几套上好的头面首饰;老爷说他出五百两压箱银子;按照份例,公中只能拿出两千两来——这还把喜宴的银子都算进去,可是按照张家的门户,青莲这场婚事连同嫁妆一起至少要一万两,少不得由我补上七千多两银子的亏空。”杨氏咬牙切齿道,一想起这个,她就觉得肉痛的厉害。

杨大太太沉吟良久,道:“其实也不用你填七千多两银子进去——张家横竖会有聘礼的,又是嫡长子成婚,聘礼不会少的,你把聘礼都陪进去得了,最后你要补的,撑死了一千多两。”

“我的银子都是留给慧莲和嗣哥儿,别说是一千多两,我连一个铜板都不愿意给!”杨氏狠狠道。

“你啊,又犯起了倔。”杨老太太看到女儿目光里的狠戾之色,心下顿时明白了,叹道:“青莲的婚事是铁定不会有变化的,你热热闹闹把事情办好了,讨你婆婆和丈夫喜欢,对你只有好处。”

杨氏急道:“可是——!”

“没有可是!你听我说!”杨老太太对着杨氏耳语几句。

杨氏一愣,道:“这样可行?万一婆婆和五爷发怒怎么办?”

“你放心,这世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他们如何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杨老太太冷笑道:“再说了,同样的事情,你婆婆也是做过的,她怎么好意思说你呢?”

“婆婆她——?”杨氏又是兴奋又是害怕,道:“真的?”

“那当然是真的,母亲怎么会骗你。”杨老太太笃定的点头道:“说起来你和你婆婆都是做继母的,但你的手段不及你婆婆年轻时十分之一。”

“娘——!”

杨老太太叹道:“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你耐心些,等到我和你嫂子都走了再动手,春花秋月两个通房也要等到我们走之后再开脸伺候女婿,别让亲家多想,说我的手伸的太长了。”

“是……。”

那天下午的时候,从西城丰城胡同姚府传来喜讯——姚二夫人生下一个九斤重的千金,母女平安!

姚知芳有了亲妹妹,巴巴的回了睡莲的信,说八月初五那天,要和她一起去寺里上香还愿去。

95伤离别不会太遥远,风中烛覆灭古井中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颜府的七月;那就是——不要烦我了,我们很忙的。

颜老太太六十大寿就不用说了,上上下下累得像死狗;第二天也有各色客人陆续拜寿补寿礼,到了第三天,颜府开大门迎接前来替武昌府王家提亲的男媒女媒——鸿胪寺卿赵大人夫妇。

由于双方你情我愿,且都急着婚嫁,所以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在五天之内全部搞定,最后择了明年二月初九的吉日为婚期。

消息传出,京城贵妇们露出“你瞧我猜就是这样吧”的笑容,须知王家夫人突然拖儿带女独上京城,而且回京后第一个造访的人家就是颜府;加上颜家老太太大寿那天,颜大夫人和王大夫人“眉来眼去”“互通款曲”的模样,一看便知有情况啊。

王家五小姐王嫱则整日都黏在颜家大小姐身边亲亲热热的叫“姐姐”,王颜两家简直就是在宣布——这个坑我已经占了,你们还是找别家去吧!

外人给这门婚姻的评价是——天作之合。当然,在这种喜庆的事情上,人们说的都是这句话,当初魏如眉嫁给颜五爷时,也不是都说天作之合么。

定亲的这五天里,大小姐宁壁都害羞的躲在闺房不出,按照那个时代对大家闺秀矜持的标准,起码要害羞三个月才能出门。

但是宁壁等不了三个月了,因为颜大爷的假期已至,必须回扬州继续做他的两淮盐运使;大夫人也急着回去打点宁壁的嫁妆,好在她几乎是在宁壁出生后就开始给宝贝女儿攒嫁妆,早就准备的七七八八了,只是还需要再斟酌一二。

但又想着离婚期只有半年时间,大夫人心下又是一紧,恨不得一天当两天使。

——不过,在临行之前,大夫人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做。

松鹤堂。

自打大夫人回京,就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恭顺,丝毫瞧不出当年与颜老太太在内宅恶斗时的骄傲与不屑。

大夫人给颜老太太揉着肩,说:“母亲,论理宁壁应该从京城发嫁,只是从京城到武昌又是水路又是陆路的,太过遥远,怕将来王家迎亲时出乱子,这是孩子一辈子的大事,所以媳妇想让就叫宁壁从扬州发嫁,从长江走水路到武昌府,也不过三天时间。”

颜老太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