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 (第1/4页)

就这样,容嬷嬷和窦嬷嬷为了多出的三十多两的打赏银子争了半个时辰,谁也不服谁,把简单的问题说得比乱麻还要复杂!

可扈庄头不能久等,他急着在外院等准话,一庄子人眼巴巴等过年打赏呢。

当扈庄头第二次打发人来催时,两个嬷嬷意识到还有个小主子在,于是停止舌战,转首问脖子都快僵掉的睡莲:“九小姐觉得应该如何呢?”

言罢,容嬷嬷和窦嬷嬷气场骤然增强,都逼向睡莲,看那架势,都势在必得啊!

睡莲急得直想挠头,她强作镇定,喝了半口已经冰冷的茶水,脑子蓦地清晰起来,暗想,就这么办吧,若总这样举棋不定,两个嬷嬷定会觉得自己没有主见,以后事情就更难办了!

睡莲对着两个嬷嬷点点头,先是自谦一番,而后把两个嬷嬷狠狠的夸赞一通,说道:“我年纪小,也没经历过这些事,方才听了两位嬷嬷的谈论,自觉增长了不少见识,也深深觉得理家不易,打理产业更是不易,绝非看懂账本就能上手的,两位嬷嬷这些年肯定很辛苦。”

这话说的着实好听,即掩饰了两个嬷嬷争辩的事实,还不着痕迹的拍了马屁,并且委婉表示自

己通过两位嬷嬷的对话,也懂得田庄过年打赏的来龙去脉。

接下来,就是进入题了,睡莲说道:“今年田庄多了五百两银子,从人情上看,多打赏一些不无道理。”

此话一出,容嬷嬷面有得色,窦嬷嬷则冷冷的看着睡莲。

睡莲话题一转,说道:“只是,田庄里家生奴也好,雇佣的长工或者租田的佃户也罢,都是我们付出在先,收获在后。”

“家生奴一家老小我们要花钱养着,还要按月给月钱;长工我们是给了工钱,他们才给我们干活;佃户是事先谈好租子,他们交了粮食,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该给他们的,我们一文不少,不该给的,比如过年的格外打赏,我们也每年都在账面上支银子送人情。”

“京郊各大田庄过年时都有打赏,咱们若不给,就落了个小气的名声,庄里的人心散了,必定会影响来年的收成。”

“都说人情再大,也大不过一个理字。”睡莲继续道:“咱们今年多出三十两银子的打赏钱,这也需要师出有名,没得弄的他们得寸进尺,觉得理所当然。”

“两位嬷嬷,你们看这样行不行,这庄子也有十几年的年头了,家生子、长工、佃农里头肯定有不少人家家里是有老人小孩的。”

“今年过年除了循旧年的旧例打赏外,再从账上支三十两银子,咱们以敬老爱幼的名义,每个老人和小孩子给十斤肉、二十斤麦子、两套厚棉袄,并柴炭五十斤取暖用。若还能剩下银子,便要扈庄头修补或者增加农具用,确保来年的收成。”

睡莲陪着笑,看着两位嬷嬷,说:“不知这样可否?”

敬老爱幼?这倒是个不错的借口,容嬷嬷和窦嬷嬷都老了,尤其是前面敬老二字听得甚是舒服,想来九小姐确实把自己这幅老骨头放在心里。

也罢也罢,就这么办吧,两位嬷嬷终于齐齐点头,这事算是了结了。

但睡莲很清楚,这只是开始,以后只要议事,两个嬷嬷照样变起法子来开掐!

怎么办呢?睡莲左思右想不得章法,等到开春,田庄又是一堆事,睡莲想想都头大,恰好这时颜老太太要带着自己去扬州,睡莲感动的都要哭了:反正自己不在,两个嬷嬷再怎么争吵,终究要给扈庄头一个准话,否则耽误农时,她们可当担不起。

呜呜,终于逃过一劫,等三月份从扬州回来,田庄的事情已经结束,自己坐等秋收,哈哈,天要助我。

所以此时坐在官船上斜倚熏笼、惬意看着满天繁星的睡莲,心情是无比的好!

都说人有悲欢离合,此时前面的官船就一片愁云惨淡。

东平郡王世子妃一把夺过世子手里的书卷,啪的一声砸向板壁。

东平郡王世子从回忆中蓦然醒来,低吼道:“我在看书,你又发什么疯?!”

“看书?你书都拿倒了,看什么书?”世子妃讽刺一笑道:“别是在忆旧相好罢?”

世子一怔,“你——简直不可理喻!”

“别装蒜了,自打你今日见了那九丫头的模样,便一直魂不守舍!你能骗得了别人,怎么能骗的了我这个枕边人?!”世子妃忿忿道:

“你别以为我不知道,当初你跪了整整一晚,求王妃去颜府提亲,想娶那位誉满京华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