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 (第1/4页)

图为白帝城张飞庙碑林明朝东林党首领邹光标的手书“剑气非关月,书香不是花”,兰舟以前去白帝城对其影响很深刻,所以用在了此文中。

这句楹联有人说时候岳飞写的,有人说明朝东林党首领邹光标的,莫衷一是,兰舟无从考据,若有不足之处,请谅解哈。

165

165、太平犬胜过乱世人,尘埃刚落风波又起 。。。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在经历艰难的逃难生涯,避世在白帝镇之后;睡莲第一次感觉到这话在理。

祖母和杨氏都已经确认病逝,父亲生死不明;可以想象作为魏王妃的颜如玉肯定是身陷牢狱,西城颜府不知还有没有可能留下活口!

而燕京的手帕交,张莹嫁入衍圣公孔家,安全是无虞的;可知芳会怎么样呢?姚家会不会也陷入燕京动乱……?

睡莲如饥似渴的听着宁佑他们打听到的消息;可是通过人口相传的只字片语能够得到多少准确的消息呢?睡莲犹如隔着一层毛玻璃观察外面的世界,纵使将眼皮都贴了上去,却无法看清这个世界。

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西北战场捷报频传、燕京那边也传来伪帝倒台;自刎而亡,由赵王暂时监国的消息——一切和柳氏估计的差不多,赵王踩着肃王尸骨,以匡扶正义的姿态成为燕京城新的主宰。

无论是那些平反昭雪的大臣贵族,还是被肃王压迫的民怨沸腾的平民百姓,都对赵王充满了期望,这位新的救世主,一上位首先是号令军队去西北勤王救驾,一片拳拳赤子心。

然后赵王以雷霆的手段将伪帝之乱中的帮凶投入大狱,听候圣驾回来发落,这一点赢得了官员们的广泛赞誉,说赵王仁孝!

然后,就是为在动乱中的官员平反昭雪,官位恢复到皇上离京前,沦入奴籍的家眷也恢复了自由身,家产一并返还。

赵王越是“仁义”,睡莲他们越是不敢轻举妄动。柳氏的感叹道,这场储位之争,可能才刚刚开始,肃王不过是个引子。

二月十九,燕京城,颜府。

颜九爷带着一群下人默默立在颜府大门口,等待吉时。

“吉时已到!拆封!”门口肖太监尖锐的嗓子叫到,守在门口的赵王府亲兵将以前伪帝下属贴在大门的封条撕开,朱红大门轰然大开,颜府剩下了的四十来个没有被发卖的旧仆不知是想起了被近三个月颠沛流离的官奴生活,还是被朱门的尘土迷了眼睛,个个面带凄色,几个脆弱的已经开始抱头大哭了。

颜九爷穿着一身素服,面不改色对肖太监长长一辑,“多谢公公。”

肖太监对着皇宫的方向拱了拱手,道:“颜大人客气了,我们赵王说,你们颜家都是忠良之辈,颜五爷更是一身正气,乃天下读书人之楷模,发还家产和御赐之物都是应该的。”

颜九爷淡淡道:“‘颜大人’之称实在担当不起,如今母亲病逝,我已经辞官丁忧,不是官身了。”

肖太监道:“九爷虽已经丁忧,可武举人的功名还在,已经是国之栋梁,大燕国还等着您回来继续为朝廷效力呢,只是五爷——唉,可惜了,赵王已经叮嘱太医院的院判大人一天为五爷请脉一次,看天意如何了。”

想起病榻上那个勉强能看出是个人形的五哥,颜九爷目光一暗,再次道谢。

肖太监说道:“如今天下太平了,府上的宅子还有财物都已经发还,九爷也是时候接四房人家回来一起住了。”

颜九爷内心警铃大作,面上依旧淡淡道:“如今还是先把屋子先收拾出来、清点物品、把母亲和五嫂的灵位请进来,还要把棺椁护送回成都老家,到时我们四房人家都是要为母亲守孝三年的。”

颜九爷婉言糊弄过去,这毕竟是人家的家事,肖太监没有再提,寒暄了几句,就告辞了——今日燕京城像颜府这样拆封开门的,还有好几家呢。

仆人陆陆续续的进去,颜九爷对着刚从马车下来的魏大舅母、张嬷嬷还有宋姨娘长长一辑,道:“内宅之事就托付三位了。”

颜府经历此次浩劫,当家主母杨氏病逝、其陪房内院管家杨嬷嬷一家至今都不知去向,不知被卖去了那里;外院孙大管家身亡,其家人七零八落的被送回来几个,个个惊魂未定,不堪重用,当家人颜九爷对庶务不通,就将此事托付给了张嬷嬷和宋姨娘。

其实叫魏大舅母来,主要还是清点睡莲生母魏氏留下的嫁妆,兵荒马乱的,还不知剩下多少东西,唉。

入夜,忙了一天的颜九爷去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