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部分 (第2/4页)

便是剑南军了。除了王源,没人有资格对战局发表看法。

王源看着齐齐盯着自己的看的众人,微笑道:“既然李大帅发问,我便说一说我心中的看法。但在此之前,我要敬李大帅和哥舒大帅一杯酒。为的便是你们在纳木错湖遭遇九万吐蕃骑兵伏击时依旧能够重创吐蕃人的英勇。北路军将士虽然阵亡三万人,但他们也同样歼灭了几乎同等数量的吐蕃骑兵,这是很不容易的。此战不仅仅是我大唐兵马的损失,其实对于吐蕃人也是一种震慑。”

王源捧起酒杯对着李光弼和哥舒翰敬酒,表情极为严肃。

“两位大帅,敬你们一杯,纳木错湖之战其实不能算是败了。只能说是五五开。这一点朝廷问起来我也会这么说。而且,此战暴露了吐蕃兵马的一个大问题。喝了这杯酒咱们细说。”

本来听王源这么说话,哥舒翰和李光弼都有些不自在,倒像是王源在讽刺他们一般。但见王源说的郑重,两人便也都庄重起来,急于想知道下文。

喝了这杯酒之后,王源又笑着对柳钧道:“柳钧,我也同你喝一杯。刚才听两位大帅说了昨夜的那场伏击战,你做的很好。在当前情势之下,此战歼敌万余,打击了吐蕃人的嚣张气焰,意义极为重大。干的不错。”

柳钧忙举杯道:“义父谬赞,钧儿很多细节没做到位,若是义父在场,必能全歼那两万吐蕃之敌。”

王源摇头笑道:“这个牛我可不敢吹,我想了想昨夜的情形,即便是我,也只能做到和你一样了。你不必谦虚,这一战之后,我对你也放心了,你可以独当一面了。”

独当一面,这已经是最好的褒奖。如今王源军中,能够独当一面的不过是宋建功李宓而已,而其余的将领也不过是遵循命令罢了,有谋略可放心任他们领军的却再也没有了。柳钧以小小的年纪能得到王源这样的褒奖,已经是莫大的荣誉。众将一起举杯道贺,柳钧倒有些不好意思了。柳钧在军中的地位其实很是尴尬,他的秦国夫人府少公子的身份以及同王源的关系都让他很难得到认同。无论怎么努力,都会被认为是王源的荫蔽。但现在,这一战算是真正的为自己正了名。

“目前的局势确实于我大军极为不利,兵力上我们处于绝对的下风。纳木错湖之战后,战局将更趋大劣,已经到了极为关键的时候。此时一步走错,便是天崩地裂之局。也许很多人认为,此时或许撤军放弃这次讨伐才是良策。但我却不这么看。在我看来,撤军是下下之策,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而且,我并不认为我们没有胜算。事实上我觉得我们的赢面并不比吐蕃人低。”

王源的话缓缓在帐内响起,所有人都放下杯子停住筷子看着王源,静静听着王源发表他的看法。所有人都知道,今晚怕是王源出征吐蕃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次谈话,没有人想漏掉一个字。

第六三四章 将至

(谢:moshaocong兄弟的打赏,谢:书友29253200的月票。)

“目前可以确定的情形是,在逻些城周边,吐蕃的兵力超过了二十万万。匹播城中十万大军,高仙芝大帅面对的是八万大军。北路哥舒大帅和李大帅遭遇的九万骑兵也是逻些城北吐蕃人的全部兵力了。在纳木错湖之战之前,吐蕃国兵力在三十万上下。但被哥舒大帅和李大帅拼掉了三万兵马,柳钧日前的伏击也歼灭了一万人,所以现在他们的兵力在二十五万上下。而我大唐三路兵马的总兵力如今只剩下了九万人。九万对二十五万,这便是目前的现状。”

王源的话语在帐中回荡,所有人都紧皱眉头,心中发毛。其实兵力的对比人人心中有数,只是平日大家都不愿意想起这些,因为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此刻王源坦然说出,众人心中再次被阴云笼罩,感觉前途一片灰暗。

王源环视众人,沉声道:“虽然兵力相差近三倍,但我为何说我大唐兵马并非全无胜算的原因便是因为吐蕃兵力的构成。别看他们有如此庞大的兵力,但其实我们都知道,这当中起码有一半兵力是新募的兵马。我承认吐蕃人善于骑射,民风也彪悍勇猛。吐蕃国男子上了战马便是一名战士。但别忘了,未经训练的新兵和久经战阵的士兵是有本质上的不同的。兵马打仗靠的不是声势浩大,而是关乎军纪号令阵型战法心理等等方面的综合考虑。老练的士兵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而新兵却容易在战场上失去方向,不知进退之法。”

众人纷纷点头,都是领兵之将,对于这一点深有体会。见多了战场上的情形,老练的士兵哪怕身材矮小力气不大,但却能游刃有余。孔武有力的新兵在战场上吓尿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