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部分 (第2/4页)

南各道经营财富之权,倒也是一种不错的交换。否则便是两败俱伤之局。但总体而言,世家大族吃了大亏,恐怕便就此没落了。难怪我入朝这么多年,没有太多关于世家豪族的声息。”

秦国夫人点头道:“是啊,虽然是吃了亏,但总比灭族了好。武帝之后,当今太上皇即位为帝,也绝不永许这些豪族之家再次渗透入朝,不过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倒是缓和了不少。几姓豪族得太上皇赐婚联姻,为官之限也有所放松。据说陛下曾召见几姓大族族主,施以恩惠。几姓大族也表示全力支持李氏皇族,财力物力上给予全力支持。因有武帝荼毒之威,几姓豪族倒也不愿再冒险,遂成双方和解共处之局。这便是我所知的大唐豪族的一些掌故了,有些事只是道听途说,倒也无确凿证据。至于豪族同皇族之间有些什么约定,具体有些什么勾连,那我却是一无所知了。”

王源点头道:“多谢夫人,这些事叫我大开眼界。我便像是井底之蛙,今日之后方知另有天地。无论如何,这些豪族世家和李氏的联系是割裂不断的,这也是他们死命支持李氏的原因。在这种情形下,若不知他们之间的关系,贸然起事的话,怕是会遭到巨大的打击。开元天宝这数十年的盛世太平期间,这些大姓士族得朝廷特权,在东南恐已经遍地开花盘根错节。东南之地财物丰饶,若不能斩断其支持李氏皇族的这条线,那便是大麻烦。”

秦国夫人点头道:“我同意你所说的,即便他们衰落了,但他们联手支持一方,力量将是可怕的。天下财富之地为他们所占据,数家之财力恐要占天下财富三成,若他们决意支持李氏,天下间恐无人撼动。莫看安禄山之乱风生水起,但他们若不能夺得东南之地,那便注定要失败。”

王源重重点头,沉默思索了片刻道:“夫人,你方才说,你夫家柳氏也是世家大族,为何不在五姓七族之列?”

秦国夫人笑道:“我夫家柳氏乃河东望族,河东三望族柳氏裴氏薛氏乃是大唐立国之后才新近崛起之世家望族。三望族之崛起一部分原因也是皇族刻意为之之结果。要知道,大唐立国以来,河东三族子弟光是成为大唐驸马的人数便达五十余人,由此可见李氏皇族便是以姻亲之约扶持三族崛起。这三族均为皇亲。裴氏一族更是出将入相之人不少。近年来还有韦氏崛起。以我浅见,朝廷并不想让五姓七族中的皇族外姓坐大,便以扶持忠于李氏的外姓豪族崛起而抗之。然而实际是,河东三族以及韦氏等大唐新贵虽然崛起迅速,但和东南几大豪族相比,却是不可同日而语。那几族经营数百年,有的甚至达千年绵延之久,无论其底蕴气度乃至家族枝叶都不可比肩。”

王源笑道:“我明白了,李氏是想借新贵崛起而摆脱几大豪族的控制。毕竟虽然形势有所好转,但几大豪族家底殷厚,源远流长,无人与之比肩。若有新贵与之抗衡,倒也可以相互钳制,活着是分化治之。”

秦国夫人点头道:“你说的应该不错,我记得亡夫曾经跟我说过,我夫家柳氏曾经同如今居于钱塘郡的五姓七族之中的崔氏联姻。亡夫上一辈仅有我公公一名男丁,其余皆为女子。其中两名便嫁给崔氏旁支子弟。据说是当时陛下亲自下旨赐婚准于联姻。你方才一说,我猜想,朝廷是否是想以新贵和世家联姻之方式,从而拉拢一家,分化崔氏和其余各家的联系。毕竟姻亲是最为快速的拉近双方关系的办法。”

王源抚掌道:“恐怕正是如此。五姓七族之间内部已经不准联姻,以外族与之联姻,正是能起到加速分化他们之间关系的作用。此事无可怀疑。我只能说,李氏皇族为了这件事已经想尽了办法了。他们对这些豪族世家既是倚重又是忌惮,这就叫做又爱又恨。然则,你夫家柳氏和崔氏之间必有联系咯?”

秦国夫人想了想道:“那毕竟是上一辈的事情,我夫家一脉自上一辈开始便人丁凋零。亡夫兄弟姐妹十一人,本有两个哥哥。然而都在少年时夭折而死。全族仅余亡夫一名男丁成年,其余皆为女子。亡夫身子孱弱,且也命薄的很,也只留下钧儿这根独苗便撒手归西。柳家其实已经败落了。和崔氏也早已断了联系,也不知嫁过去的那两位长辈是否健在。若是在的话,怕也是过花甲之年了。自从亡夫死后,我其实也和夫家来往不多。他们不喜我杨家之名,我也懒得去搭理他们。柳钧的几位姑母大乱之后也都轶失了消息。”

王源皱眉道:“可惜了,我倒是想见一见东南世家豪族,和他们聊一聊。”

秦国夫人诧异道:“你想和他们见面作甚?”

王源道:“若我起事,能割裂他们和李氏皇族之间的联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