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一个活人,一斤生铁 (第1/2页)

好书推荐: 超级家丁

说实话,朝廷命官和山匪头目在一起开会讨论如何更加高效的剿灭这股山匪,这画面想想就觉得诡异。 但这一幕真实的发生在了林海的大办公室里。 虽说当事人都觉得非常的正常,但林海还是说了一句:“今天的事情就不留档了,大家记住就行。” 嗯,林海突然想到,要是清河真的能发展起来,后世之人根据档案来看待现在的事情,一定会觉得清河是一个非常光伟正的地方,真的连一丝丝的阴霾都没有啊。 随着一封写着“我县决定按照中枢命令,选择适合的时机出兵攻击盘踞在祥云省的巨寇齐天寨所部”的公文送到了高斌的案头。 这里面最有意思的就是那句“合适的时机”,高斌想不到什么是合适的时机,他想破头也想不到一群民兵怎么去打败号称十万的山匪,哦不,应该是巨寇。 当然,林海知道如何打败,但他不知道如何告诉别人他是怎么做到的。总不能说一开战,自己的王霸之气泄露,齐天寨纳头便拜吧... 其实也可以这样说,只是就太把高斌和中枢当白痴了,尤其是中枢手上还捏着几十万战兵的情况下,最好还是不要让中枢看出来自己把他们当白痴,不然后果可能很严重。 按照计划,清河县轰轰烈烈的扩军开始了。 新的军营建设在离县城不到五十里地的一座小山坡上,林海没有去管这个小山坡原来叫什么,可能就叫小山坡吧,不重要,他很是认真的把这座山坡命名为凤凰山,山上的军营也就成了凤凰山大营。 对外,林海的解释是希望这支军队能在这里如凤凰涅磐,成为一支崭新的军队,但是只有林海才知道,小时候他家乡最有名的一个空军基地就叫做凤凰山,取这个名字大概就是为了让这个世界与曾经的自己,有那么一丝丝若有若无的羁绊吧。 清河县第一营和第三营都已经入驻了凤凰山大营。其实第一营和第三营已经被整编成为了第一团和第三团,但由于新兵还没有补充到位,现在两个团都只有一个团的架子,加上一个营的兵力,但随着新兵不断的到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为了清河的人口,林海操碎了心。 从凤凰山军营出来,林海马不停蹄的就去了修建在清河和陈朝交界处的难民营,跨过这个难民营,再往东五十里,就能隐隐看见陈朝边境城市召阳的城墙。能把难民营建在如此敏感的位置,情报部的人付出了相当多的努力,嗯,至少几十斤的玻璃被他们当作礼品送了出去... 其实陈朝的地方官是很讨厌流民的。毕竟为了战争,陈朝已经把赋税提升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了,而这些流民,一个个的不事生产,仅仅因为赋税高了点就四处流动,经过一地就对一地的治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果你想留住他们,还不得不花大量的粮食去赈灾,让他们安定下来,给他们分配土地,可要等到他们有所收获,怎么也得一年半载之后了,在这期间,陈朝朝廷对于粮食的需求能把任何一个尽责的地方官压垮。 再说了,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各国的土地兼并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哪里还有多余的土地安置这些流民?所以陈朝各地官府一边开开心心的接收着流民抛弃的土地,一边派出兵卒把他们往自己旁边的辖区驱赶,管你们去哪呢,只要不留在我的辖区,一切都很好。 当然,陈朝并非没有有识之士,例如说召阳知府,一开始就严禁流民进入自己的辖区,并且还组织了官兵民壮进行了驱赶。进不去召阳却又饿得再也走不动路的流民只能在召阳的边界上搭个窝棚,然后钻进去等死。 后来召阳知府就明白了,人,也是很宝贵的财富,自己让一堆会走路的银子躺在那里是很不人道的。回过神来的召阳知府组织了一次声势浩大的赈灾,其主要方式是先去东南找到富贵人家,向他们募捐一些银两和粮食,然后把这些粮食中的一部分,嗯,大概一成左右吧,分给了流民中的年轻漂亮的女孩子或者俊朗的小少年,并且告诉他们官府不是不管流民,是流民太多管不过来,只能先管年轻人,毕竟年轻人才是陈朝的未来嘛。 当然,既然你已经吃了来自东南大户的粮食,你总得报恩吧,现在官府就把你们送过去,你在人家家里要听人家的话,人家给你饭吃,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一开始召阳知府的做法在流民中得到了大量的好评,毕竟官府说了这些人也只是送到东南去做工,而陈朝东南多手工作坊和纺织作坊,大量的要小少年和小女孩似乎也说得过去。直到有一天一名衙役在报名的小少年中看到了自己远房的侄子,便悄悄出城说出了真相。 嗯,确实有人是被送到东南做工的,大概一百人里面有半个吧。毕竟就陈朝现在这个赋税程度,绝大部分的手工业都已经陷入了停滞状态,还需要做工的大部分都是些官营作坊,而且早就人满为患。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