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圣旨 (第1/1页)

好书推荐: 超级家丁

大凉天显六年,冬。 来自清河县的奏报再次被送进了京城。 “案据臣民兵头领陆友等塘报到臣。该臣看得西川、祥云连界各山贼寇不时出没,臣与邛都县尉汪良调度搜剿;据清河县民兵头领丁林、张进、成国荣、李章,民兵副头领马文等随臣出兵搜剿,各有斩获不等。 其先锋一路,民兵头领丁林率领官兵于遂久地方连胜四阵,斩擒伪参将、守备等员,斩贼一千五百有余,俘虏贼众一百二十三名。 后臣率军与贼人血战七日,幸赖皇恩浩荡,士卒用命,大破贼兵,阵斩贼酋曹瑞、马蛟等八人,贼酋全部伏诛。擒斩贼兵两万一千有余,贼兵余部溃散,窜逃至其老巢,曰齐天寨中。后由贼酋曰伪震天王统领抵抗帝国王师。 民兵头领陆友感念帝国恩情,陛下圣威,身先士卒,冲入敌寨,大破敌军,斩首敌酋曰伪震天王者。 逆贼望风逃遁,随即克取处州府,得获粮草军械等项。又邛都县尉汪良等,随同臣率领清河军官兵恢复祥云全境,前至孟洋地方,余贼不敌王师,遁入高棉境内不止所踪,臣行文高棉要求入境追击,高棉不许。 此次出征,各路官兵奋勇用命,剿贼恢复,屡战屡捷。所有在事绿旗有功人员,相应汇疏题报。臣谨会同邛都县尉汪良词密疏具题,伏乞皇上睿监施行。” 嗯,简单说来就是,林海给清河县上上下下都表了功,尤其是写到陆友一刀剁下震天王脑袋的时候,一旁的石珍儿差点笑岔了气过去。 但是不管林海怎么写,有一件事情都是铁板钉钉的了,那就是清河,作为一个县,已经完全控制了西川南部和整个祥云省,甚至在孟洋与前来阻止他们推进的高棉军还打了一仗,结果很明显,高棉没赢,因为据孟洋站的反馈,高棉国内根本没有宣传这件事情... 不过林海写给西川太守高斌的信就简单易懂多了。 林海的要求很简单,那就是要帝国中枢兑现承诺,既然林海已经“剿灭”了齐天寨,还煞有介事的送了一个“震天王”的人头到了锦官城,那么按照之前的说法,就应该给林海封爵,并且让清河县“帮助”久经战乱的祥云省恢复民生。 当然,林海并不是一个贪恋地盘的人,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推荐了在战斗中击毙了震天王的陆友成为新的祥云驻军头目,陆友的官位可以再商量,陆友的部下也可以就地转型为帝国官军。 至于其他地方的行政长官,林海也推荐了不少人,例如说什么丁林啊,张进啊,成国荣啊,等等等等,都可以晋升为县尉,再以县尉的身份代理县令,安置在祥云省内各县,以此来帮助祥云省尽快平靖治安恢复经济。 而立有大功的汪良,据说是为了避嫌,主动要求不去祥云任职,只希望能晋升为参将,负责西川南部的防务即可。 至于至关重要的祥云太守一职,林海则表示自己绝无想法,不管是中枢派谁来担任,他都全力支持... 在高斌的长吁短叹中,这封信被重新润色,作为了西川太守府的统一意见,与林海的奏报一起送入了中枢。 不管怎么说,中枢肯定是有人睡不好觉了。 不过林海还是高估了那群官僚的操守。 要想当官,有两个秘诀很重要。 当需不好决定的时候,就往上推,当要扛责任的时候,就往下压。 三部联合的奏章被送入了御书房,上面细细的写上了林海的功劳,清河剿匪的前因后果,然后就一句“兹事体大,惟待圣裁”了事。 作为帝国皇帝,正值壮年的夏君傲最近心情一直都不好,尤其是再次和陈朝开战以后,陈朝并没有像计划中的“只是一座老房子,只要在它的门上轻轻踹上一脚,整个陈朝就会轰然倒塌。” 事实上开战一年多以来,帝国军在各个战场上毫无寸进,甚至在某些地段差点被陈朝人反推,也就是最近几个月高棉突入了陈朝西南腹地,让陈朝转移了注意力,才让帝国得到了一丝喘息。 这是不对的。 天下人皆知大凉帝国军为天下强兵,帝国横压天下数百年,依靠的也就是这支强大的军队。 尽管在开战前信誓旦旦保证只需要三个月就能打到陈朝首都建康城的前任兵部尚书的坟头草都已经一丈高了,但杀掉个把个大臣并不能挽回帝国军的颓势。 用燕国公龙丘在奏章里的说法就是,现在士兵普遍不相信帝国在这次战争中能取得胜利,军心不稳士气低落,如果没有有效的提升士气的方法,再加上后方为了全面战争不断的横征暴敛,帝国的失败就在眼前。 所以,不管别人怎么看,夏君傲很是看重林海在祥云的胜利,哪怕这场胜利的本质就是一次剿匪战争的胜利。 可谁又能保证这些山匪的背后没有陈朝和高棉的支持呢?那么帝国打败了这些山匪是不是意味着帝国在实质上打败了陈朝和高棉的联军呢?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