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你好,你的援兵到了,请签收! (第1/2页)

好书推荐: 超级家丁

按理说围城战最忌讳的就是闷守,死守。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守军是要尽可能的派遣部队出城作战的。 毕竟如果一味龟缩在城内,就等于把战争的主动权全部交给了攻城方,那么攻不攻,什么时候攻,攻打哪个位置都由别人说了算,自己就很被动了。 当然,兵书上是这样写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嘛... 藩良勇作为一名宿将,他当然知道这个时候最好是能出城打一仗,不要说击退清河人这样的梦话,哪怕是能小胜一场,振奋下军心士气也是好的。 反正景栋都要塞化不少日子了,城防工事不说,至少城内不缺少吃的,加上靠近河流,地下水丰富,自己又提前储备了不少石炭当做燃料,硬要守的话应该还是能守不少日子。 但一旦出城... 潘良勇试过两次,效果都不是很好。 第一次是整备了大军白日里出城,结果大败而归。 怎么说呢?甚至没有进入肉搏的环节,清河人的粉碎者扔出的瓦弹就给他造成了极大的伤亡。 这一点让潘良勇很是不忿。 由于投石车笨重不易移动,而且打造起来困难,数量也不会太多,所以以往投石车都是用来攻城,哪怕偶有石块被扔到了人群中,也只是看起来吓人,一块石头砸不死几个人,造成的伤亡远远没有强弩之类的高。 可清河人很是过分,投石车的数量和射程远高于预计就不说了,他们居然扔瓦弹。 那玩意儿确实一下子砸不死几个人。 可落地之后飞溅的碎片给进攻方带来了海量的伤亡。 还好自己带出来的都是老兄弟,算得上是久经沙场,倘若是那群新兵,怕是一下子就要给人打崩,然后对手压着队伍来一手倒卷珠帘,直接冲进城去都是有可能的。 在自己好不容易鼓舞起士气,顶着伤亡往前冲,却遇到了清河人挖的壕沟和铁丝网。 在战场上用这招的人良心简直是坏透了。 以清河的钢铁产量来说,生产铁丝网简直不费吹灰之力,稍稍难一点的无非就是把这些东西带到战场上。 当潘良勇带着士卒奋勇向前之后,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就是一条宽深都达到一丈深的壕沟。 在城墙上说实话看不太清楚,当潘良勇近距离观察了这条壕沟之后,他就发现,清河人根本不想和他肉搏,也没打算让他冲出来。 当然,一条一丈宽的壕沟原本也不是事,但谁家冲锋的时候还带着架桥的材料啊?而一旦大军在壕沟面前停顿了下来,简直就是给清河人的投石车当靶子。 不过他不太明白清河人的铁丝网有什么作用,而作为守将,绝对不能有自己看不明白的东西,所以他仍旧下令派人去试一试。 其实方法很简单。 就是从景栋一侧跳下壕沟,然后想办法爬起来。 然后在壕沟的另一侧,则是层层叠叠的铁丝网,这些铁丝网呈环形被原木固定在了地面上,铁丝网上有肉眼可见的锋利倒刺。 看起来挺吓人,但如此细小的铁丝,能拦住手持利器的士卒? 很快,潘良勇的疑惑被解答了。 首先,壕沟的位置早就被标记了。 一旦有人跳进壕沟,就有一队投石车精准的把瓦弹给扔到壕沟里。 瓦弹的碎片在狭窄的壕沟里面产生了复数的杀伤。 这个时候只能依靠自己的运气和盔甲硬顶,赶快爬出壕沟为好。 不过壕沟的三个面都被清河人用水泥硬化了。 虽说因为时间有限,水泥层的厚度其实不算厚,但要徒手爬上去是不现实的,最好的办法是搭梯子,然而他们没有梯子。 第二个办法就是用武器在水泥层上敲出几个可以借力的点来,只要有了借力的点,精锐士卒爬上个几米的陡坡也不是问题。 但问题是这样需要时间。 第三个办法就需要一点点耐心了。 只要你运气够好,一直没有被瓦弹及其碎片命中,那么你就可以安心的在壕沟里等着,直到附近死的人够多,那你也可以拿自己战友的尸首垒个梯子出去。 当然,这样的方案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用,不然哪怕你躲开了清河的杀伤,等回到城里,怕是也躲不掉军法的处置。 潘良勇一声令下,五百名勇士顶着瓦弹跳进了壕沟。 然后在双方的注视之下,数倍于此的瓦弹也扔到了壕沟里,看得高棉军全体头皮发麻。 伴随着瓦弹掉落的是从壕沟里响起的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作为沙场宿将,潘良勇已经让剩下的人都退到了城门洞里,随时准备关门,自己却在两名亲兵的护卫下,借助一座塌掉的箭塔的掩护,观察着壕沟里的动静。 从壕沟里传出来的挖掘声来看,至少还有两百人以上活着。 对于这一点来说,潘良勇不知道应该是伤心还是欣慰。 但既然已经把棋子掷了出去,那么剩下的就不能是他能管的了。 唯一的遗憾是,他好不容易培养的一个校尉也在冲锋的队伍里,原本这五百人就是派给校尉的,由他来指挥作战。不过潘良勇等了半晌也没等到那个校尉回报的声音,想必是已经阵亡了。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