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谯县二三事 (第1/2页)

好书推荐: 超级家丁

“说时迟那时快,成国荣成大将军一击不成,反被那土司打中手腕,长刀霎时脱手,众人见状,更是震骇难言。 那土司见状,便以为得了便宜,高呼同伙,要并肩子上,毕其功于一役,直接格杀五大元首。 只可惜此时乃闭门会议,会议室从内反锁,门外侍卫急得满头大汗却无计可施,石皇后甚至喊出了若是林海陛下有事,则屠尽天下蛮族也无可奈何...” 在谯县,这座陈朝的边境县城,说书先生正在讲述的就是一个月前发生在黎明城元首例会上的那场未遂政变。 当然,由于官方对民间此类的言论并不管制,所以当说书先生说到:燕国公龙丘突然暴起,双手捏住那土司的一手一脚,大喝一声,须发偾张,活生生将那领头的土司撕成了两片,血雨洒下,红艳艳的一片煞是好看时,难得有了闲暇出门体察民情(其实就是闲逛)的谯县县令袁涣就彻底失去了停下去的欲望。 这个也改编得太离谱了。 也不知道为什么锦衣卫不管管,甚至还有点推波助澜的意思。虽说在这个时候绝对不能阻塞言路,更不能一味压制民意,但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胡编,你看看他把那场政变改编成了什么样了? 这群老百姓也是,关于政变的邸报早就发行天下,朝中也派了不少人于各处讲解,就是要让大家都知道,用真相来压制可能出现的阴谋论,结果呢?一群知道真相的人聚在这里听魔改版,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大人,要不要管管?我看他越说越离谱了。” 一旁的师爷王庆不失时机的说道。 “罢了,由得他们去吧。” 袁涣想了想,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不可一味压制,还是让他们有书可听吧,你也知道,现在能消遣的东西不多了。” 说完,袁涣甚至用眼神指了指那群蹲在地上听说书的人,眼尖的王庆一眼就看到,一群穿得破破烂烂的老百姓中居然还混着两个衣衫完整的中年汉子,这可是稀罕了,要知道现在只要是有把力气的人,都被朝廷征走了,这些听说书的也无非就是些快要失去劳动力的老人和完全没长大,连搭把手都做不到的孩子而已。 那汉子恐怕是听说书蹲久了,边想起身活动活动筋骨,王庆才发现从他的短衫下摆里透出来的一片衣角。 “那是...” 王庆不可置信道:“他们也听?他们不该管这个么?” “管?自然是该他们管,不过说说书而已,又不会真的让陛下们掉一块肉,那也可以不管不是么? 再说了,前几日的公文你不是也看了么?兵部认为新组建的民兵战斗意志不够坚定,极有可能临战崩溃,因此行文要求锦衣卫为每一队民兵配备一名锦衣卫,到时候民兵冲阵,锦衣卫押后,若民兵后退则锦衣卫督战,若该队民兵尽皆战死,则该锦衣卫即为该队最后一人,继续冲锋... 说到底,他们也和我们一样,都是要去死的。那既然都要死,谁还管谁呢?不出事就行了。” 袁涣说完,王庆久久不言。 好一会儿,王庆才用力挺了挺佝偻的背,努力让自己看起来精神些,神情却有些落寞道:“大人,真的到了这一步么?那个劳什子暗渊,真就如此强大?难道说我大陈和凉国南北对进,再加上清河从旁协助,全力一击都拿不下来,需要我们行此灭世之举?” 袁涣看了一眼这个跟了自己十五年的师爷,想到自己在县令这个职位上整整蹉跎了十五年,当年那个英姿焕发,一心要辅佐自己进入朝堂的师爷历经了十五年的鸡零狗碎之后,已经不负当年的豪情。 难得的,他伸出左手来扶住了王庆的胳膊,右手却稍稍用力的在他的背上按了下去,似乎是想帮助他站得更直一点,他知道,他的师爷学问并不差,只可惜屡试不中,家中再也供不起一个大男人读书... 倘若当年再让他考一次,也许答案就不一样了吧。 袁涣觉得,若是两人换过,是王庆中了进士,而自己去当他的师爷,弄不好还真的有一天能有机会一窥建康朝堂的檐角吧。 “我说老王,黎明城送来的公文有哪一份你没见过?这还用得着问?倘若仅仅是动用大军就能打过,五国元首怕早就已经动兵了。要知道在武将联席会议发下来的波次进攻安排表上,五大元首仅仅排在正规军的后面,他们甚至会比我们先发起冲锋。” 说到这里,袁涣看着王庆认真的说道:“按照要求,超过五十岁的人自愿参与,各地衙门不得强制征召。老王,你今年已经四十七了吧,三年后发起进攻时,你刚刚好五十,其实可以不去的。” 王庆再次用力的挺了挺自己的背,可惜了,预想中背部发出喀喇一声响,然后就神奇的挺直了这样的事情并未发生,王庆觉得若是自己再用用力,恐怕自己的想法能完成一多半--背部发出喀喇一声巨响,然后断掉了,自己也不用去冲阵了,嗯,除了再也直不起来其他都蛮好。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