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1/4页)

所谓的手炮,就是手榴弹。对于这种进攻防御的步兵利器,刘兴华配发给部队其实并不多。参与进攻的官兵,大多也只随身携带了四枚而已。

真正配发充足的,都是防守阵地上的官兵。有手榴弹充当防御手段,也能尽可能在沙俄部队进攻时,给近距离的沙俄步兵予以重创。

随着沙俄少将的犹豫不决,两侧伏击战壕中,突然飞出一颗颗黑色的东西。伴随着沙俄士兵的不解眼神,这些手榴弹在坠落到山脚之时,立刻产生了爆炸。

有些没爆炸的手榴弹,坠入到地上之时,冒起的烟也令躲避的沙俄官兵魂飞魄散。跑出没两步,便感觉后背被东西重重的击中,很快围绕爆炸圈,这些官兵又伤亡惨重。

听到山上再次响起的劝降声道:“这是最后一次警告,请你们立刻放下武器,走到官道上举手投降。如果你们再不投降,我们将发起最后的进攻,枪杀每一个活着的敌人。”

伴随这次的手榴弹攻击,连沙俄少将身边的警卫员,也死了好几个。这意味着,躲在两侧射手射击不到的地方,同样也不是安全的选择。

不投降只有战死,甚至只能憋屈的被炸死。投降的话,那他们又会等来什么下场呢?

就在所有军官,注视着幸存的沙俄少将时,山上喊话的声音道:“最后给你们十秒钟考虑,别想拖延时间。你们的援军,最快也要半天以上的时间才能赶到这里。十、九、八!”

这巨大的催促声,令沙俄少将终于明白。对手了解他们每一步的军事行动,而他们对安民军却知之甚少。这种情报上的差距,也是导致他们被伏击的根本原因。

望着那些官兵略显哀求的眼神,沙俄少将终于无奈道:“放下武器,投降吧!希望这些恶魔,会宽恕你们的性命。下令吧!”

伴随着沙俄少将的命令下达,听到十秒考虑的时间,马上要结束。一些待在少将身边不远的士兵,立刻将枪举过头顶,冲到官道道:“不要开枪,我们投降!”

有一个惜命的士兵这样做,自然就有第二个这样的士兵。不多时,官道上就站满陆续举枪投降的沙俄士兵。看到这一幕,刘兴华也显得很高兴,终于不用再战了。

朝身边的警卫员道:“命令一团出击,收缴武器打扫战场,是时候回嫩江了。另外告诉警卫团,等大部队撤退之后,在这条官道上给我布下雷场。算是给沙俄大军的见面礼!”

一个步兵主力团,打胜兵力比自己多出四五倍的敌人,这无疑又是一场大胜。伴随着命令下达,一个个觉得热血沸腾的新一旅官兵,立刻端着枪跃出战壕往山下冲去。

对于打扫战场,新一旅一团的官兵,自然都再清楚不过。他们此刻手中的步枪,都处于子弹上膛的状态。如果有人敢有不一样的举动,他们便会立刻开枪。

并没解除腰中手枪的沙俄少将,看着从山道两侧跃下的一团官兵。第一个反应,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甚至让他惊讶的是,这支部队脑袋后面没有清军特有的辫子。

除此之外,这支部队不少士兵手中使用的武器。除了有一部分,能看出是沙俄生产的制式步枪外。不少士兵手中的枪支,他根本看不出是那国生产的。

这根本不是什么普通的民间反抗武装,而是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陆军。想到这里的沙俄少将,对军方情报部门的能力,无疑越发的痛恨。毕竟,反抗武装跟精锐陆军,完全是两个概念的敌人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四章 张网以待

一边忙着扩大安民军在清朝的知名度,刘兴华同样没闲着,时刻关注着沙俄大军的动向。相比沙俄行军的通讯速度,刘兴华的情报部门无疑速度更快。

尽管在通电中,刘兴华表示与沙俄大军决一死战。可他不会傻到,将安民师四个团的主力,全部放在嫩江这个小城中,相反城里只放了一个警卫营的官兵。

其余三团跟警卫营的主力,全部根据刘兴华的命令,采取牵牛战术,拖延沙俄大军包抄的行军速度不说,还不断歼灭沙俄的有生力量。

当最近的一支从北安开赴出来的沙俄援军,在阿历克拉中将的严令下,加速向嫩江方向挺进时。后到这支援军后面的沙俄后续部队,距离他们至少有一日行程。

刘兴华果断下令,抽调新一旅一团,汇合警卫团主力,星夜兼程埋伏到距离嫩江,还有半日路程的双山区域。同时命令警卫团,绕行到援军身后,实施包夹战术实行围歼。

明白这支沙俄援军轻装上阵,连火炮部队都随后续补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