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 (第1/4页)

他们最能体会,黑省换了统治者之后,给予他们带来的好处。那怕交的税比以前多,可相对他们赚的钱,也比以前多了不少啊!

尤其是刘兴华似乎很重视黑省的商贸情况,严禁那些民政官员索拿卡要。只要商人正常纳税,谁敢额外接受商人的贿赂或无理敲诈勒索,一律都会严惩。

甚至于商人跟民政官员送钱,也会被处于警告。严重一点的,直接取消其在黑省行商的资格。这样公开透时的经商环境,还是让商人们很自觉遵守安民军制定的商规。

至于邀请来的黑省乡绅,他们更多都是配合安民军推行民政制度,换取到安民军的好感。对于这些乡绅,安民军若有什么工程,也会让这些乡绅承包。

这样一来,乡绅们从安民军这里赚到了钱,也从百姓那里赚到了名。当然,敢贪墨工程款项的乡绅还真没有。那个下场,是要被枪毙的啊!(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百九十章 眼光放远点

随着酒会的气氛开始变得放松下来,先前一直担心,刘兴华会让他们出资的绅商们,也觉得刘兴华应该不会那样做。毕竟,那样做的后果,不亚于杀鸡取卵。

看着刘兴华带着钱杏芳,跟到场的每个绅商,都亲切的交谈一番。聊的事情,无非就是对黑省的商业规定,还有对地方的管理,有什么建议。

对于这样的问题,也有商人适当的提出,希望安民军能多放宽一些经营的项目。类似粮食的话,在黑省是严禁私人贩卖,都由安民军的粮站出售。

当然,这些商人不是想把外地的粮食运来,相反他们觉得安民军的粮食太便宜。很想从黑省购买粮食,运到其它地方出售。外地的粮价,可比黑省贵多了。

面对这些商人的建议,刘兴华也丝毫不隐瞒的道:“粮食关系民生稳定,短时间只怕不能让各位开放。想必各位都清楚,目前黑省的粮价,更多都是惠民的价格。

诸位都行商各地,想必清楚粮食的重要性。黑省虽是富饶之地,可每年粮食的产量,也仅够维持本省百姓食用。若大批外调,不利于黑省的粮价稳定。”

说出这个理由之后,这些商人也感叹,当刘兴华治下的百姓,还真是有福气。至少在其它省份,百姓的粮价可谓一年一个价啊!

对于商人跟乡绅提出的建议,能通融跟解决的,刘兴华当即便给予承诺。暂时改变不了的,刘兴华也会给绅商们一个诚恳的答复。

这种真诚的态度,让这些绅商也真正觉得感动。毕竟。商人在清朝的地位其实并不高,那怕他们大多家财万贯,却难敌一纸官令,就有可能家破人亡。

等到刘兴华跟邀请来的绅商一一交谈完,才开始将话题转入正题道:“想必诸位也猜到。今日汉青将诸位请来,应该不至单纯的感谢诸位一年来对军政府的支持。

实际上,今天把诸位找来,也是想集大家之力,把黑省民生经济搞的更好一些。让百姓们有事可做,有钱可赚。民稳则政安的道理。相信诸位都应该知道吧?”

‘大帅,若有我等能尽力之处,还请大帅直言,我等一定尽心。’

有商人很快便做出了承诺,对他们而言。发点钱能得到刘兴华的好感,将来他们在黑省行商,也许就能赚到更多的钱。关键是,刘兴华未必会收钱啊!

‘好,既然诸位如此爽快,那汉青有话也就直说了。相信各位都知道,目前诸位贩卖的货物,都是一些民用低端。价格便宜的货物。真正利润高的货物,都让洋人们给赚去了。

今日把诸位邀请来,也是想尽诸位之力。打造属于我们的轻工业。前段时间,我从沙俄还有岛国,采购来一批机械设备,打算在黑省筹建一批工厂。

诸位都清楚,汉青身为一省之首,事情也确实多。没太多精力。去另行组建这些工厂。而且汉青同样有自知之明,对于如何经商确实不太精通。

把诸位请来。也是希望借各位的经商之道,打造属于我们的民族品牌。除了黑省生产的洋灰。明天开始可供各位贩卖之外,汉青还打算组建其它工厂。

打算采用官商合办的方式,由我提供机械跟厂地,以及工厂的安全。各位出资,承担工厂的管理跟商品销售。具体的比例,到时可以坐下来商谈。

在工厂管理中,只要不违背军政府制定的法律,一切由占据股份多的人说了算。这也是说,军政府不会过多干涉工厂的生产经营。

具体想开办的工厂,有火柴厂、机械厂、木材厂、皮毛纺织厂、化工厂等等供诸位选择。相应的投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