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武卜的机遇 (第1/2页)

武卜一看是个兵爷,但语气很友好,就把身上的牌子摘了递给他。 李大壮看了看,虽然他不识字,可是他让此地负责的官吏看了看。 那官吏一看,惊讶道“这是豫州昆阳县令牌子。你是那县令的亲戚?” “不是。我和大家一样。” 那官吏一想,这人应该也是有些能耐,不然也不会让县令写上优秀两个字,“不管你是不是,有这个牌子,你就可以担任一定的职位了。” “刚好我这边也缺人手,你也帮忙处理处理一些事情。” 武卜受宠若惊,不过一路走来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不会那么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而是对这官吏道谢。并表示愿意接受安排。 官吏一看,果然这人和其他流民不同,像是能成事的人。 “此牌子我会呈给县令大人,让大人给你做一个劝农掾牌子,以后你的职位就是劝农掾,掌管敦煌附近县城的农桑耕种,并辅助主簿做好户口登记以及人员安排等事务。” “是大人!” 武卜把事情接了下来,并且下定决心等安定下来,一定要找个学堂先生好好学习认字。当然他不会占用白天做事的时间,而是晚上挤出时间来学。 武卜的家人以及其他流民都很困惑,为什么老老实实的武卜会被提拔做了一个小官吏,品级虽小,可也算是官爷了。 在他们印象中,他们这种泥腿子根本不可能有成为官老爷的一天,而武卜就做到了。 武卜对众人说,“你看,晋王没有骗我们!如今我们有了活计,以后还有有田产有房屋,这些也绝不是嘴上说说,你们掂量掂量手里的东西,这份量,难道是假的吗?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晋王给我们的!” 武卜说的很激动,走了这么远的路,跨越千里,如今晋王当初说的事情一步步得到兑现,他当初也是坚信不疑,这份心被得到证实,怎么会不激动? 此时没有人反驳,就算是当初叫的最凶的几个人也无话可说了。不说现在手里拿的东西,就是一路上的吃用,已经让他们不会说什么了。 官吏办事很快,第二天武卜就有新的官服,官服在身就是不一样,整个人都显得神采奕奕。武卜特地准备了一些东西来感谢李大壮。虽然他的这些东西是先前发给他的救助物,但是为了表示心意,他拿了出来。 李大壮一看,笑嘻嘻和他说,“兄弟,不用了,这你留着,现在你们还比较困难,等以后条件好了,你喊上我喝酒!” “那好!大哥留个地儿,到时候小弟去找你!” “好!”李大壮真的给武卜留了一张纸条,可能现在武卜不识字看不懂,以后学习识字后肯定能看懂。 武卜决定就先从这个纸条上的字学起。 因为这里有了新的小吏武卜,有了人手,李大壮等人再此县城休整了一天后,就告别县令和武卜他们,去了酒泉郡辅助那边事务处理。 其他郡县没有流民安置情况,只需要救助贫困的人就行,这些事情倒是相对容易一些。 现在无论是武卜这样的流民出身官吏,还是像李大壮这样从农户运粮劳力出身的官兵,他们每到一处都会宣扬晋王袁熙的恩德,这让袁熙的名望无论是贵族世家还是平民百姓都深入他们的心中。 以至于袁熙领地的人只知道晋王袁熙不知汉帝。 再加上各地百家学堂的不断扩大,儒家独尊的地位已经削弱,新任官吏多数都是各家学派人员一同任职,本身对晋王袁熙非常崇敬,即使袁熙现在称帝,也不会有什么大影响,反而会纷纷支持。 因为各地已经有迹象想要奉袁熙为帝,张廾和袁熙已经收到一些有这些意思的奏疏了。 但是袁熙目前还没有这个打算。 武卜帮助主簿东奔西跑,既要管理自己的乡亲们,还要安排开荒的事情。除此之外还要管理其他的村庄农耕的事情。 在凉州这个地方,可和内地不同,这里最缺的就是水,农耕要水,所以做好农耕的事情难度比地内高很多。 武卜不识字,但是却擅长观察和询问,问当地有经验的老者,问问水源,问问耕种的技巧。毕竟这些地方的作物和耕作方式和他的老家荆州有很大区别。 “所有的田地都是在河水,湖水边,其他地方太过干旱,又是沙地,无法耕种,目前我们只需要沿着湖水,河水先找未开垦的地开荒,以后再考虑水源灌溉的事情。”武卜把近来了解的情况向上官汇报。 上官听着点头表示同意。 “好,你继续做,需要什么人手和我说,我这边给你安排!” “是,大人!” 敦煌郡农耕事和硝石矿的事情进展的很好,墨刍等人也认识了武卜这个人,觉得他是个很能干的人,硝石开始源源不断运送到许都。 墨刍葛成等人不止看了硝石矿,既然好不容易来到西北,也要看看西北的情况,他们裹着厚厚的冬衣,来到玉门关,看到关外一大片的荒漠,还有风吹起刺脸的沙子。让他们觉得这个地方气候确实有些严酷。 没待几天,他们就打算回许都。敦煌太守亲自送了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