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两人还发现,这个“默认网络”甚至比大脑的其他部位更加耗能,单位体积的能耗比其他部位高30%左右。

这个发现在神经科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就等于说,我们的大脑深处一直存在一套神秘的系统,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偷偷干着某种神秘的勾当。科学家们急切地想知道这套系统究竟在干些什么,他们对照了以前的研究,发现这套系统的位置大约相当于大脑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这部分脑组织和人的自我认知密切相关,如果内侧前额叶皮层受到损害,人会忘记自己切身经历过的很多事情。曾经有一位中风的病人,内侧前额叶皮层被损坏了,醒来后她报告说自己仿佛继承了一个空空荡荡的大脑,记忆中曾经有过的那些漫无目的的意识流现在都消失了。那些细碎的小思想其实每时每刻都在每一个正常人的头脑里不断地飘过,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罢了。

不过,人类有时也会意识到这些意识流的存在,人类还给它们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白日梦。科学家认为,人的白日梦其实是非常有用的。我们做白日梦的过程,就是在把我们每时每刻的经历整理出来,把不必要的信息扔掉,把有用的信息存档备用。这项工程是如此浩大,以至于大脑必须每时每刻不停地工作,直到你需要集中精力分析一件事了,才会暂停一下,把宝贵的葡萄糖省下来留给负责进行逻辑分析的那部分神经组织。

关于这个“默认网络”的研究是当前神经生理学的热点之一,科学家们相信这个神秘的网络将有助于解开人类的记忆之谜,甚至会最终揭开潜意识的面纱。不过,在科学界有定论之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别把动脑筋这件事太当回事了。要知道,你在动脑筋的时候,大脑其实是在休息呢。千万别因此而多吃,否则你会越想越胖。

()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减肥为什么这么难?

因为你的对手是几百万年的进化史,其力量非常强大。

减肥难就难在控制食欲,食欲为什么这么难控制?并不完全是因为饿,而是因为食物实在是太好吃了。就拿味觉来说吧,人类的许多饮食习惯,尤其是吃零食的习惯,都是由于美味的诱惑而不是营养需要。味道的产生依赖于舌头上的味蕾,人舌头上分布着大约1万个味蕾,每种味蕾只负责一种味道。中国人喜欢说“五味”,也就是酸甜苦辣咸。可是直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并不认为辣属于味道的范畴,而是把它看做一种强烈的刺激而已。近年来,有一种新的味蕾被鉴定出来了,这就是“鲜”,味精就是一种典型的“鲜味”物质。因此,被科学家承认的五味是酸甜苦咸香。

去年11月,法国科学家又发现了一种新味蕾,专门用来感受脂肪的味道。其实很早就有人提出舌头上存在脂肪味蕾的假说,但是一直没有确凿的证据。法国勃艮第大学营养学家菲利普?贝斯纳德(Philippe Besnard)和他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培育出一种带有遗传缺陷的老鼠,其编码CD36蛋白质的基因被人为地去掉了。这种蛋白质普遍存在于很多种组织之中,在舌头表面就有大量的CD36蛋白质存在。

贝斯纳德比较了正常老鼠与这种经过基因改造后的老鼠的饮食习惯,他发现没有CD36蛋白质的老鼠对脂肪食品根本不感兴趣,而普通老鼠都是见了脂肪就没命的馋鬼。更为奇妙的是,普通老鼠只要一尝到脂肪的滋味,胃里就会立即开始分泌脂肪消化液,小肠也会立即开始为即将到来的脂肪做好吸收的准备工作。而缺少了CD36蛋白质的老鼠则根本没有这种反应,显示CD36与老鼠的脂肪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

老鼠的味觉系统和人类的基本相同,因此贝斯纳德推测人类的舌头上也有类似的脂肪味蕾,负责让人类喜欢上含有脂肪的食物,并启动人类的脂肪代谢。众所周知,脂肪是所有食品中热含量最高的一种,同样重量下,脂肪的热含量大约是淀粉的2倍。因此,食用脂肪对于那些总是处于饥饿状态的野生老鼠来说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劳动,当然要提倡。可是对于生活在发达国家的人来说,对脂肪的渴求却带来了显著的副作用。贝斯纳德相信,如果将来科学家搞清了CD36的作用机理,就可以生产出抑止CD36的药物,或者生产出专门刺激CD36的“假脂肪”。那时减肥就会变得容易起来,人们可以天天吃这种美味的“假脂肪”,却不会发胖。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人类的许多生理功能都是在多年艰苦的野外生活中进化而来的,而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的时间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