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日月神教的由来 (第1/1页)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王岩从南京回来之后已经过去了一个月。 这一个月发生了许多事情,比如朝鲜原‘国主’到了京师,被安排了一座府院住下,作为举国内附的发起者,大明倒也不至于亏待他,起码保他世代衣食无忧还是能做到的。 当然被京师的繁华深深震惊,来了之后甚至觉得比在朝鲜当个谁都能踩一脚的国主要强太多,李倧都不愿意回去了,颇有种乐不思蜀的感觉。 当然这是后话,这里就不提了。 再比如王岩从网上买的教材到了,什么机械原理,什么科技大百科,他就这么隔着屏幕给小公主念,朱媺娖随声附和出来,旁边的小烟和王大伴边听边抄,足足抄写了一个月,差点没把他们给累死,就这还没抄完一半呢。 这些教材抄写完一份就交给厂区宋应星,由他带领研究院的老人一起学习,融会贯通之后再交给国子监,印发成册传给大明各地的学堂。 是的,有感于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官员大暴动,王岩和小公主加速了官办学堂的开设,现在整个北方各大州府全部开设了学堂,凡够上学年龄的孩子无论男女都可以入学,学堂不单不收费,根据他们学习好坏,每个月还会奖励些吃穿用度给家里。 这也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来上学,如果不这么做的话,百姓未必愿意家里舍掉一个劳力,让他/她去学堂读书呢。 南方在经历了南京官场被一网打尽之后,对朝廷的政策有了抵触之心,这也是正常的,只能以后徐徐图之了。 这其三,大明北方一带变得愈加繁华,随着大厂区产能的释放,物资开始有了极大的丰富,百姓基本的吃穿不再是问题了。 别看大厂区产出最大的是腊肉,但你要知道有了这腊肉,百姓就能填饱肚子,然后就会少吃别的粮食,此消彼长之下,北方大面积的饥荒渐渐有了止住的苗头。 朝廷又适时宣布了优惠政策,均田分亩之下要做到人人有田家家余粮,且大明五十年内,粮税在原来的基础上降低了六成。 别小看了这六成,对于百姓而言那可能就降低了五六倍的粮税。 要知道以前百姓不是直接缴粮给朝廷的,而是给各大乡绅,由他们往上缴,至于乡绅给下边的百姓定多高的税,只要不闹出民变,朝廷基本是不管的。 如今乡绅这一阶层直接被砍掉了,百姓才知道原来朝廷收的粮税并不高,甚至称得上少。 现在就连乡村学堂里的教书先生,都会感慨的说一句:大战之后必有休养生息,大明即将焕发第二春,太平盛世在望啊。 其四嘛,就得从京师里突然出现的红毛夷说起了。 荷兰的揆一召集了所有部下,据他说自己向明神祈祷,希望做明神在世间的代行者,明神已经明确的同意了,原话说的是:你随便,我不是她别找我。 你们看,对自己何其的放心?明神给自己的权利简直没有上限,她让自己‘随便’! 所以现在东亚这边的荷兰军,那必须全都改信明神,谁敢不信揆一就敢当场宰了他! 在这情形下,为了以表自己对大明明神的忠诚,揆一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他私自把荷兰从西班牙手中抢来的‘鸡笼岛’(今台湾省)送还了大明。 并且东南亚那边的殖民地,凡是他能掌控的一并全移交了过去。 据说现在正满世界躲窜呢,因为印度这边的总督安东尼听见这事后气疯了,要把他人头拿下来当球踢。 不过这也不是没有好处,在揆一进献了如此大的疆域---哪怕大多都是海上的海岛之后,明廷那是心怀大悦啊。 朱慈烺亲自批复,荷兰将作为大明在欧罗巴的头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合法贸易国。 也就是这一条,在大明那琳琅满目的商品到了东印度后,安东尼才取消了对揆一的抓捕,当然这也是后话了,以后再详细聊。 所以现在京师里突然来了许许多多的红毛夷,大部分都是揆一带来的,有传教士,有贸易商,一个个跟乡巴佬头一次进城一样看看这里看看那里走不动道。 实在是京师太繁华了,不止是商品,就连路上也都是他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牛肉衣裳、珠宝首饰、丝绸香料就不说了。 蒸汽机谁听过?,无论多重的货物都能带起来,不用牛马还开得特别稳当。 还有从蒸汽机引发开来的汽车、挖土机、挖壕机等等;他们就站在新城建设工地上,足足看了好几天都没舍得离开。 嗡嗡开动的挖土机那强大的力量深深震撼了每一个看到的人。 这还只是白天时的景象,到了夜晚,京师上空就点亮了无数的‘闪光石’,将整个京师照耀的和白天没有什么区别。 欧罗巴也有几座城号称不夜城,它不夜个屁,凡是见到这一幕的荷兰人真想立刻回到欧罗巴,照着敢说自己城市是不夜城的人脸上就狠狠抽大嘴巴子。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