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应对举措 (第1/1页)

好书推荐: 嫡妻难惹

的确正如贾瓒所料。 太阳方才冒出头,远方便传来了阵阵“嗡嗡”的声音。 早上已经起床忙活生计的人们,循声望去,却见一大片黑压压、仿佛沙尘暴一般的黑影,裹挟着阵阵怪响,自西北方向而来。 宁国府,已经起床的贾瓒站在院落中,望着这片黑云,不由得幽幽一叹。 纵是他野心勃勃,却终究不是个视人命如草芥的乱世枭雄,规模如此巨大的蝗灾之后,也不知会有多少百姓卖儿卖女,甚至……易子而食…… 人间炼狱莫不如此。 “瓒哥哥” 身后传来一声柔柔弱弱、带着羞涩的声音。 贾瓒回头一看,却见黛玉低着螓首,小手揉捏着自己的衣角,不敢抬头看。 “妹妹也起床了”,贾瓒微笑道。 昨晚的事情的确很尴尬,小姑娘面皮薄,还是尽量不要提起为好。 “嗯”,黛玉声若蚊蝇的回了一声,依旧低着头。 这时,宝钗也走了过来,浅浅一笑,露出两朵梨涡,轻轻屈膝一礼:“见过瓒哥哥。” “哦,好” 贾瓒心中忧虑,勉强笑了一下,朝她们俩打了个招呼,又转头去望向虫云。 两女也随着他的目光望去,黛玉奇道:“这是什么?” “虫子,蝗虫”,贾瓒淡淡的说道。 “虫子?”,两女大吃一惊。 宝钗惊骇的望着遮天蔽日的虫云,颤声道:“这……这么多……” “是呀”,贾瓒幽幽一叹,语气很是低沉::“蝗灾过后,寸草不留,也不知会有多少无辜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瓒哥哥……”,宝钗抬首望向贾瓒,美目中闪动着莫名的光彩。 黛玉虽然年纪不大,却也读过不少话本杂书,里面有的是记载着蝗灾之后的惨状。 一双小手紧紧捏着帕子,丹凤美目中尽是忧愁与悲悯。 “好了”,贾瓒转身道:“虫云快要过来了,咱们进屋去,一会儿外头便要待不住人了。” 在他的催促下,两女侧脸望着虫云,愣愣的进到了后房。 落座后,墨竹跑了进来,躬身道:“少爷,根据您的吩咐,已经将府上的各房门窗、并粮仓库房,尽数封好,另外也通知了西府那边,这会儿那边估计也已经完事。” “好”,贾瓒点点头,又吩咐道:“你立即派人前往西郊大营,通知高顺,来不及等武宿卫休养了,立即起兵剿灭四方匪盗,我是没有时间亲自带队了,宫里很快便会来人传我入宫。” “是”,墨竹也不废话,转身安排人前往西郊大营。 …… 《梁史》载:永安元年夏,时大蝗,遮天蔽日,其声如狂风怒吼,赤地千里,草木皆空,百姓慌乱无措,饿殍者十之五六,其景甚惨。 乾明殿中。 “啪” 御案之上纸笔翻动,茶碗歪倒在一边,永安帝一只手撑在案面上,厉声喝道:“朕要的是行之有效的实际举措,而不是引经据典的空话套话!” 殿中内阁群辅与六部尚书等主要衙门长官低头不语。 “说话,说话啊”,永安帝面露狰狞之色,皮肤涨的通红,高声喝道。 但面前的官员们却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作答。 蝗潮过去之后,求援的文书雪片一般由四面八方传递而来。 这还只是京畿地区等距离较近的,蝗灾由西北方向而来,那里的情况还要更加严重,文书想必也在路上了。 面对规模如此之大的蝗灾,整个内阁也没什么好办法。 国库里已经没有银子了,内务府里也没剩下多少。 谁都知道现在应该尽快拨付救灾银两,可问题就是没钱。 面对皇帝的质问,他们只能说些车轱辘话妄图蒙混过去。 永安帝将御案拍的砰砰响,不断的喝骂着。 可这些朝廷大员们依旧低着头,一言不发,任永安帝雷霆暴怒。 过了一会,永安帝嗓子都吼哑了,无奈的瘫软在龙椅上,双目无神的望着殿门之外。 心中自嘲的笑道:“难道真的是天意?朕,命中注定要做个亡国之君?” 此次蝗灾过后,本就已经摇摇欲坠的山、陕二省,必定会爆发极大规模的农民叛军。 北方还有东胡与草原诸部虎视眈眈。 西南方向,土司们近些年来也不老实。 还有山东地区的白莲异教、湖广地区常年的匪乱。 饶是他自诩精力过人,天资聪慧,面对接连不断的噩耗,也觉得意志消沉。 永安帝身子往后靠在龙椅靠背上,缓缓闭上了眼睛。 正在此时,李进忠走入殿内,躬身道:“陛下,贾瓒贾将军在殿外等候。” 一听到贾瓒来了,永安帝立即来了精神。 从靠背上直起身子,吩咐道:“快传” 不一会儿,李进忠将贾瓒带了进来。 “臣,贾瓒叩见吾皇万岁”,入殿后,贾瓒大礼参拜。 永安帝急切的挥挥手,不耐烦的道:“好了免礼,现在不是讲这些虚礼的时候,事情你也知道了,你来说说,怎么办?”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