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为大梁准备的终章 (第1/1页)

好书推荐: 一步惊仙 乱世大商人

辽东自战国时期被燕国纳入统治,后经历朝扩张,至大梁仁宗年间,已有建州、玄菟、宽奠、泰宁等十余郡。 基本涵盖了整个东北平原,最远到达了黑龙江沿岸。 再外面的,便是些贫瘠的森林山川,价值不大,加上冬天的温度着实太低,不适宜生存,因此大梁疆域也就只限于此。 东胡崛起之后,建州玄菟等郡皆尽陷落,大梁的力量退缩至长城以内,靠着山海关的关隘阻拦东胡南侵。 作为一个立志于开疆拓土的君主,永安帝恨不得满世界都是大梁的国土,便更不必说要放弃这些本就属于大梁的土地。 他蹙眉疑惑道:“为何前后所需兵马差距如此之大?” 一个要三万多人,另一个要五十万,中间差了十几倍兵力之多。 贾瓒心中冷笑不已。 因为他想给大梁这个下坡的车,踩一脚油门。 想要攻打辽东,哪里真的需要动用五十万大军。 按照他的预估,只需要有三个折冲军这样的军团即可完成任务。 一个出山海关直接去攻打盛京,另外两个从大同出发,分为两路,扫灭草原诸部,避免他们跳出来捣乱。 加在一起,至多十万出头就足够了。 天下的百姓因为各种苛捐杂税,早就苦不堪言。 再加上这五十万大军,几百万的农夫,就更是重重的压在了他们身上。 任何人的忍耐都是有极限的,只要压迫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会爆发。 晋地的好戏已经落幕,接下来的剧本贾瓒也已经写好。 五十万大军出关攻打辽东,中原大地百姓不堪重负,群雄揭竿而起,天下大乱。 他则可以从容扫灭东胡与草原,于关外笑看风云变幻。 朝廷军队无力弹压,一败再败,最终覆灭在农民军手中。 等到那时,他再率数十万大军南下,以雷霆之势席卷天下,再造河山。 这样一来,名声与功绩全都有了,还有谁能阻止他登上那个宝座? 这场戏前半段是杨广的剧本,后半段是清军入关的剧情,两相叠加,便是申梁王朝的终章…… 贾瓒心中翻江倒海,表面上却不露出分毫异色。 淡笑道:“陛下,臣请找来辽东舆图,臣自是为陛下讲解一番。” “准奏,进忠”,永安帝转头唤道。 李进忠躬身一礼,转头出去了。 不一会儿,便折返回来,怀中抱着一卷地图。 由两个太监分立,撑开地图,辽东山川地理赫然摆在眼前。 大梁制作地图的技术自是远不及后世。 这地图在贾瓒看来,很是粗糙。 便是一些他所熟知的山川河流也都有些变形。 但大致还是可以看得出辽东整体的地形。 “陛下”,贾瓒走上前去,用手指着黑龙江,道:“此乃石里罕水,原本为我大梁疆域的最北端。” “自仁宗年间后,辽东一十七郡,皆在此河以南的平原地带。” 贾瓒的手指在东北平原上画着圈。 “此处四面皆是山川丛林,土地肥沃,北方寒风为山脉阻拦,相比之下,却也不至于过于寒冷,乃是整个辽东最为核心之地,东虏便是借此供养,这才有余力四处攻伐。” “然此地多为胡人,汉民稀少,东胡统一之后,大肆搜捕残害汉民,预估……已然没有多少活着的汉民了。” 听到了这里,永安帝冷硬的脸上闪过一丝怒意,放在案几上的手也攥紧了拳头。 “这五十万大军,不仅仅是为了攻打辽东之用,还要预留一部分,驻扎在东金山一带,防止草原诸部偷袭。” 贾瓒又在大兴安岭点了点。 “辽东苦寒,生民与天争命,是以养成了彪悍民风,尤以胡人为甚,动辄逞凶斗狠,毫无理性可言。” “这些胡人本是分散于各个部落,彼此互不统属,但东虏崛起后,匪首兀颜吸收各个部落,以金朝女真后裔自居,统称女真,我大梁则称其为东胡。” “这些人早已被东虏所同化,自认女真后裔,在剿灭东胡之后,必不会乖乖接受我大梁统治,这五十万大军,则需分散驻扎各地,用以弹压之用。” 在北地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可不是光砍人了,对于辽东的往事也打听到了不少。 永安帝缓缓的点头。 经过他这么一介绍,这五十万大军倒不是那么的让人难以接受了。 可理解归理解,这么庞大的一支军队,国库里哪来这么多的银子供养。 永安帝面露难色,迟疑道:“九边兵马难道不可一用?” 听贾瓒的口气,他是要绕开九边,单独招募训练出五十万大军出来。 用九边的兵马训练自然是可以的,但这么一来,压力便不足以导致天下大乱,与贾瓒的计划不相符。 他缓缓摇头,叹息道:“陛下有所不知,九边内部盘根错节,山头林立,军卒久失训练,武备已然废弛。” “强行征用九边兵马,也不是不可,但还需彻底清理九边旧将,再重新整训各镇兵马。”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